1 / 17
文档名称: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docx

格式:docx   大小:83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neryka98 2021/11/27 文件大小:8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1 页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绪论
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 不可替代性 有限性(存在更替周期) 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 不均匀性(分布不均) 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 脆弱性(水易污染)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我国四大水问题
水多 水少 水脏 水浑
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
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 (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
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
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
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3 页
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
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除个别情况外,水资源分区套行政区划形成的单元为计算分区。
水资源评价的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
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重点掌握:水资源的定义,水资源的基本特征
我国水资源概况、特点
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
水资源评价分区 WHY, HOW
水资源评价的作用
降水与蒸发
?三性审查定义以及具体分析方法?
目的:
定义:
可靠性:对原始资料的可靠程度进行鉴定
分析方法:
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 如特大值、特小值是否过分突出
方法:
(1)逐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
(2)相关分析法: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系列同邻近站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大的点据进行审查与修正。
2、与其它水文气象要素比较
降水量多,径流量大,利用径流关系进行审查
查清问题后校正,无法校正则舍弃
一致性:一个系列不同时期的资料成因是否相同。
对于降水资料,其一致性主要表现在测站的气候条件及周围环境的稳定性上。
分析方法:单累积曲线法(单站资料)
设有年降水系列Xt(t=1,2……n),则第t时段的累计降水量:绘制Xct的过程线
双累积曲线法(单站与多站平均)
利用上式分别计算分析期逐年的单站累计降水量和多站平均降水量累计值,然后以分析站累计降水量为纵坐标,以多站平均累计降水量为横坐标,绘制关系曲线。
代表性:是指样本资料的统计特征能否很好地反映总体的统计特征。当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降水量分析计算时,计算成果的精度取决于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
周期分析
方差分析法
设周期为m’,将系列分为m’组,假定各组数据相互独立且服从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计算组内、组间离差平方和,进行F检验,小于显著性水平则m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3 页
’不存在,重新假设,大于显著性水平,则存在周期m’。
差积曲线法(距平累积法)
将每年的降水量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离差逐年依次累加,然后绘制这种差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