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docx

上传人:Sun_teacher0505 2021/11/28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本送检及报告流程

手术切口感染诊断标准
(2001年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一、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
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 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2.切口的裂开、脂肪液化不属医院感染,但若为继发感染则需列入医院感染。
3.病人出现切口裂开、脂肪液化等情况进行分泌物涂片镜检局部分泌物涂片发现较多脓细胞者
为感染,较多脂肪球而脓细胞不多者为脂肪液化。
疑似切口感染病例,必须送切口分泌物进行培养,而且培养的同时必须进行分泌物的涂片检查。
开放病灶和脓肿标本采样: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病灶表面的污染杂菌,用无菌拭子先蘸取少许
生理盐水,然后用拭子深入溃疡基底部或边缘部,采集两份标本(一份培养一份革兰染色涂片)
置无菌容器中送检。


临床科室发现疑似切口感染病例
对照左侧切口感染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