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妇女发展规划
一、妇女与经济
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就业、获得经济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权利。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的权利。逐步减少贫困妇女人数。
(一)主要目标
1、保障好女获得经济资源的乎等权利和机会。女性在资本、信贷、土地、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配置上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占有权利和有效服务;农村妇女享有与居住地男子平等的上地承包权、生产经营权、宅基地分配权、土地补偿费、股份分红等权利。
2、实现男女平等就业,保障妇女劳动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和职业隔离,实现男女就业机会乎等和男女同工同酬;扩大女性就业领域,增加女性就业机会,女性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总数的4硼以上;改善女性就业结构和就业层次,提高女性在新兴产业、行业申的就业比例和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比重。
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城镇女性从业人员与男性平等地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女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扩大农村妇女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建立和完善老年妇女的社会保障体系。
4、保障女职工享有特殊劳动保护权利。建立、健全女性劳动安全卫生保护设施,搭实女职工”四期”保护,禁止安排女职工从事女性禁忌劳动。
5、提高残疾、贫困等特殊妇女群体的就业率。提高贫困妇女经济收入,减少贫困妇女数量。
(二)策略措施
1、促进妇女就业列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完善保障妇女平等就业和获得经济资源平等权利的政策措施。
2、建立保护妇女平等就业的劳动管理机制,禁止用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保障男女同工同酬,同工种、同类别从业人员中的男女工资计算标准相同。
3、规范和完善劳动力市场的管理网络,加强适合女性特点的就业技能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引导妇女转变就业观念,不断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
4、面向农村妇女开展各种劳动技能培训,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5、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措施,督促企业特别是三资、个体、私营企业建立劳动安金卫生制度,将女职工劳动保护列入企业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
6、加强对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增强女职工的自我保护能力。
7、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不同所有制经济组织中女职工在劳动关系、劳动报酬、劳动保护、就业环境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侵犯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要及时依法纠正和处理。
8、进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镇女职工平等享有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障服务。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切实保障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基本权益。
9、加大对贫困妇女的扶持力度,按照同等优先的原则,帮助、支持贫困妇女实施扶贫项目,鼓励、支持以妇女为主的扶贫经济实体的发展,使贫困妇女成为扶贫资源的获得者和扶贫成果的直接受益者。
10)、进一步完善残疾妇女就业政策,健全残疾妇女就业服务网络,提高残疾妇女就业比例。
二、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决策及管理程度,增强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的能力,扩大妇女在民主政治申的作用。
(一)主要目标
1、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市人大代表、党代表中的女性比例均不低于22%。
2、全市女干部占干部总数比例逐步提高,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1名女干部;至少要有10%的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配备正职女干部;市党政工作部门要有50%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其中正职女干部要有一定数量;后备干部中女性的比例不得低于20%;女职工比较集中的行业、部门及企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女干部比例与女职工的比例相适应。
3、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应占一定比例,企业职工代表中女代表应与女职工比例相适应。
(二)策略措施
1、加强性别意识宣传,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妇女平等参与决策、管理的政策措施,为妇女参政议政创造环境。
2、在制定涉及妇女根本利益的方针政策时,要听取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以及妇女组织、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重视妇联组织在培养选拔女干部、妇女参政议政方面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