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5、鲁迅自传
一、提问导入,设疑激趣
鲁迅是20世纪伟大的文化名人,被公认为是我国近现代最深刻、最复杂、最矛盾、最具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巨人,那么鲁迅到底为什么能成为文化巨人?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鲁迅先生的《自传》,看我们能否从中找出明确的答案。
提问: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传记?传记是叙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也简称“传”。
传记怎样分类?有大传和小传之分,有自传、他传之别,也有历史性传记和文学传记的不同。
传记的内容通常是什么?一般先写明人物的出生年代、籍贯、家庭情况等,然后或按年代,或按年龄写自己读书、工作、创业等情况,一直写到写自传的时候为止。
传记的特点是什么?传记通常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传记要求写真人真事,不可以虚构,即使是文学传记也如此;传记要求真实,但也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写,他必须选材典型的材料来展示人物的形象、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鲁迅自传》完全符合传记的要求,可以说就是一篇非常典范的传记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是按照 时间 顺序来写的,每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家庭情况   (2)求学过程          (3) 工作简历        (4)  著述情况  
2、就各段提出一两个问题,并作出简要回答。
(1)段写鲁迅出生到十八岁以前的经历中,经历了怎样的家庭变故?
(2)段叙述外出求学的过程,叙述最详细的是什么?反映了他怎样的人生态度?
(3)段叙述自己回国的工作情况,我们能感受到鲁迅怎样的精神
(4)段创作和著述情况,似乎与“伟大的文学家”的评价不大相称,该怎样理解?
三、研读各段,讲读点拨
第一段
1、写鲁迅的家庭情况和少年时代,重点写了什么呢?
提示:少年鲁迅的家庭遭遇了巨大的变故。两次家庭变故: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家也被抄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一病三年,被庸医误治,人财两空。真是雪上加霜,所以鲁迅的家道急剧衰落,只能寄人篱下,以至连极少的一点学费都无法筹措。
2、面对家庭变故的打击,鲁迅的表现是怎样的?请找出关键的词句来说明。
提示:家庭败落,寄人篱下,备受冷遇,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使鲁迅深感世态炎凉,鲁迅的举动是“决心回家”,显示了鲁迅敏感自尊、自强、倔强的性格。
也有好心人不断劝鲁迅去当师爷,或者去经商,但鲁迅“总不肯”。鲁迅厌恶当幕友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也不耻商人贪心钱财,唯利是图,他要去读书。鲁迅的读书是为什么呢?是想当大官、发大财吗?不是,这就可见鲁迅的正直和追求进步。
第二段
3、写鲁迅的求学历程,重点又是什么呢?
提示: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三次重大转折,或者叫“三改专业”。反映了鲁迅思想的不断发展。
(1)改进矿路学堂,走实业救国道路。
(2)留学日本,决意学医,走医学救国的道路。
(3)电影事件后,弃医从文,走文艺救国的道路。
4、鲁迅的专业选择几经变化,这说明鲁迅是一个三心二意、见异思迁、没有恒心的人吗?
提示:鲁迅的专业选择虽然几经变化,但其中有个东西始终未变,那就是鲁迅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始终不渝,从未动摇过。鲁迅专业的变化就是他积极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表现,就是他将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紧紧相连的高尚思想的表现。鲁迅心中有“我”,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