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高血压中医保健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99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血压中医保健课件.ppt

上传人:非学无以广才 2021/11/30 文件大小:9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血压中医保健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血压中医保健
祖国医学认识
祖国医学即使没有高血压这一病名, 但文件中对其病因、发病机理、症状和防治方法早有记载, 如《内经》记载: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肾虚则头重高摇,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认为本病 眩晕与肝肾相关。《千金方》指出: “肝厥头痛, 肝火厥逆, 上亢头脑也。”“其痛必至巅顶, 以肝之脉与督脉会于巅故也……肝厥头痛必多眩晕”。认为头痛、眩晕是肝火厥逆所致。《丹溪心法》说: “无痰不眩, 无火不晕。”认为痰与火是引发本病 另一个原因。这些都说明了祖国医学对高血压早有认识。
依据高血压病 临床关键证候、病程 转归及并发症, 现在比较一致认为, 应属祖国医学 “头痛”、“眩晕”、“中风” 范围。而头痛、头胀、心悸、失眠、眩晕、胸痛、颈强、肢麻、舌强、腰痛、半身麻木、口眼歪斜和半身不遂等症状, 都能够是高血压病 表现。每一个症状都有不一样 病因、病机, 而不一样 症状能够由相同 病因和病机引发, 这是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 不一样点。
 祖国医学认为, 本病可由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等原因所引发。
中医辨证论治
1.肝阳上亢证:
眩晕, 头痛头胀, 头重脚轻, 面红目赤, 急躁易怒, 口苦, 舌红, 苔黄, 脉弦数。平肝潜阳。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中阻证:
头痛, 眩晕, 胸闷心悸, 纳少, 呕恶痰涎, 形体肥胖, 苔白腻, 脉弦滑。法湿化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肝肾阴虚证:
头晕目眩, 耳鸣, 健忘, 口燥咽干, 肢体麻木, 腰膝酸软, 头重脚轻, 五心烦热, 舌红少苔, 脉弦细数。滋补肝肾。一贯煎加减。
4.阴阳两虚证:
眩晕, 耳鸣, 体瘦, 神疲, 畏寒肢冷, 五心烦热, 心悸腰酸, 舌淡少津, 脉弱而数。滋阴补阳。右归汤加减。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处方:
(1)心胸开朗, 保持乐观、稳定、平和 情绪。
(2)膳食要合理。少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高 食物,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和杂粮, 如洋葱、芹菜、荠菜、绿豆、玉米、冬瓜、海带、紫菜、香蕉、苹果等, 还可用菊花、决明子、葛根、枸杞子、天麻、山楂等药食兼用之品。还可依据饮食****惯食用糖醋大蒜头、牡蛎香菇汤、玉米须茶、芹菜鲜汁茶、陈皮山楂乌龙茶、白菊花茶等。吃低盐膳食, 食盐天天不超出5~10克。不抽烟、少饮酒, 晚饭后不宜饮浓茶和咖啡。
(3)生活要有规律, 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 劳逸结合, 保持充足睡眠。
(4)合适参与体育锻炼, 锻炼方法视各人情况而定。
(5)养成良好 排便****惯, 保持大便通畅, 排便时下蹲和立起时勿过猛过快, 最好用坐式马桶。
(6)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品, 注意观察降压药 多种不良反应。
(7)当血压降低后不可立即停药, 应减到维持量(最小有效量), 并坚持长久服用。
(8)最好天天测量血压, 观察血压改变情况。
自我保健
首先能够安排部分有益于身心健康, 消除担心原因, 保持血压稳定 活动。如种花草、养鸟养鱼、听音乐、学书法、绘画、钓鱼等, 均可陶冶情操, 宁心怡神。
按摩保健
按摩头部, 用两手食指或中指擦抹前额, 再用手掌按擦头部两侧太阳穴部位, 然后将手指分开, 由前
额向枕后反复梳理头发, 每次5--10分钟。按摩头部能够清头目, 平肝阳, 使头脑清新, 胀痛眩晕消减,
头部轻松舒适, 血压随之下降。另外还有擦腰背、点血压点等法。如擦腰背是用两手握拳, 用力上下按摩腰背部位, 每次3-5分钟, 含有补肾强腰, 舒通经脉, 降低血压 作用。血压点在第六颈椎两侧5厘米处,
点穴按压能够通经活络, 降低血压。
洗脚敷药
晚上临睡前, 用温水洗脚泡脚, 洗泡过程中能够揉按脚心涌泉穴, 揉搓脚趾, 洗后用药粉(牛膝30g、
吴茱萸5g, 其为细末, 分10次外用), 醋调后以胶布外敷于足心, 第二天早晨除去。洗脚敷药含有补肝肾
平肝阳、引火归原 作用, 对顽固性高血压有效。
倒捏脊俯卧位
请家眷或助手从大椎向腰部方向捏脊。用两手食指和拇指沿脊柱两旁, 用捏法把皮肤捏起来, 边捏边
向前推进, 由大椎起向尾骶腰部进行, 反复3-5遍。倒捏脊法能够舒通肾脉, 降低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