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要素结构变动、产业区域转移与产业升级.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要素结构变动、产业区域转移与产业升级.pdf

上传人:jactupq736 2016/7/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要素结构变动、产业区域转移与产业升级.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赵君丽:要素结构变动、产业区域转移与产业升级要素结构变动产业区域转移与产业升级赵君丽(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摘要:通过建立东部一中西部要素结构变动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东中西部地区在要素禀赋不同的情况下,特别是东部地区在劳动力成本相对上升、资本价格相对变动的情况下对两个地区产业发展的影响,结论是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本流出会促使产业部分环节向中西部转移,并促进两个地区向更高一层产业链环节攀升。关键词:要素结构;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2011)04—0014—03 引言 2010年是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十周年。这十年西部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与东部地区相比,产业级差却不断扩大。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促进中西部产业发展已成为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要素结构变动模型,从产业价值链部分环节转移的角度分析了我国东中西部区域要素禀赋不同的情况下,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升级问题。产业转移是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展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地区或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一种经济调节过程和经济互动现象。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在空间布局上的变化和动态位移。一般情况下产业区域转移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是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要素成本变化,而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形式是资本流动,核心内在机制是利益。有关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日本学者赤松要在 1932年对日本棉纺工业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雁行转移模式,后来许多日本学者在此基础上做出了很多补充和扩张,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小岛清从日本对外投资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有关产业转移理论还有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 14 论和邓宁的生产折衷理论。_2j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原来自己承担的许多功能外包给其他专业化的厂商,而专注于自己更擅长的部分,产业价值链的部分环节的转移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此种产业转移新模式的研究有不同的称呼,如多阶段生产(multi—stageproduction) (Dixit,Grossman,1982)、生产的分割(fragmentation ofproduction)(Jones,Kierzkowski,1990)、价值链的切割(slicingupthevaluechain)(Krugman,1996)、非本地化(delocalization)(Learner,1996)、产品内分工(intra—productspecialization)(Arndt,1997)、外包(outsourcing)(Grossman,Helpman,2005)、国际生产分享(Internationalproductionsharing)(Ng,Yeats, 2001,2003;Yeats,2001)、全球价值链(Gerrifi等, 2005)?和全球价值链模式的产业转移等。不少学者在对我国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研究_I_l。但是从产业价值链部分环节的角度实证研究产业区域转移的并不多见。本文从产业价值链部分环节转移的角度分析了产业区域转移和产业升级问题。二、模型描述与分析(一)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