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表演游戏案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表演游戏案例.docx

上传人:可爱小月 2021/11/30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表演游戏案例.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表演游戏案例
表演游戏案例
表演游戏案例
老师我来表演了,老师我也要表演· ···
一、案例背景
《3—6 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中, “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中目标: 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其中对中班幼儿提出目标: “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而我们幼儿园又是以童话表演游戏为特色的实验园,进入
中班下学期,我们把一个个童话故事讲给孩子们听,提供丰富的材料支持幼儿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但我们发现在幼儿进行表演游戏时存在问题:故事脚本和孩子一起学习后,大部分孩子不愿意参加表演游戏,兴趣不高,表演时轻言细语,畏首畏尾,观看表演的场面比较混乱。面对孩子们的这种情况,我的心头压上了一块大石,我们应该怎样提高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呢?
二、案例描述和分析
1、选材不易,且行且思(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今天在活动区进行表演游戏的是《是从蜗牛开始的》 ,老师请幼儿举手参加表演游
戏,孩子们都没有举手,我问他们: “没有人要参加吗?”已经表演过的幼儿说: “我们
上次已经表演过了, 不想演了。”其他幼儿却鸦雀无声, 我及时肯定爱表演的幼儿: “是呀,老师上次也看到你们在表演的,胆子很大,会自己怎么想怎么说。那今天你也可
以来表演的,谁愿意来表演?”连一诺说: “那好吧,我再来表演一次吧! ”接着陆陆续续举起几只小手,而这些人基本上都是表演过了的。教师点人数后发现角色还不够,又叫上章潘宇、张崟。
一开始孩子们表演时是连一诺做“小狗”的,但“蜗牛”的表演者张崟进入角色
后就傻傻地站在不说话, 不知道怎么表演,(时间有点长) 看到这样的情景, 教师介入:“你不知道怎么表演是不是可以和其他小朋友商量换个角色。 ”最终没人愿意换,活动不能继续下去了,这时连一诺看看都没有人表演,就承担起“蜗牛”的角色,连一诺
说:“那我来吧!上次我都已经表演过蜗牛了。 ”游戏一遍后,孩子们基本只是对话的表演,最终也没有参与的兴趣了,教师提示结束活动。
分析:从今天的表演游戏开始选择参与游戏(没有人愿意参与 --- 勉强参与 --- 强制参与)、游戏进行时(不会表演 --- 不愿表演 --- 无奈的表演)、及游戏结束(无表演的兴趣)都能看出孩子们对这个故事脚本没有表演和游戏的兴趣和需要。
从这个脚本的选择来看,首先这个脚本的内容都是比较负面的,一些不好听的话
(包括你长的真肥啊,你的脚真难看等等) ,孩子在说这些话时听的那个孩子是很不舒
服的,其次这个脚本情节比较单一,脚本也没有任何的动作词汇或可以表演的动作;所以在没有有趣的语言、生动的情节及丰富的动作引领下,孩子们不愿进行游戏性的表演。通过这次表演游戏的情况看,我觉得我们在选择脚本时应该且行且思,选择幼儿有兴趣和需要的,合适中班幼儿的脚本进行表演。
2、高控制化 适得其反 (有心栽花花不开 )
事后我选择了幼儿们都非常喜欢的童话故事《小羊和狼》来进行表演游戏(故事
中有幼儿熟悉并使人们憎恶的“大灰狼” ,还有动作特征明显的“小猫” 、“小马”“大
象”等动物,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对话多次重复) 。经过理解故事内容后,我请孩子们
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