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aaf_0626_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ppt 22页).ppt

格式:ppt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aaf_0626_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ppt 22页).ppt

上传人:管理资源吧 2011/12/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aaf_0626_质量管理学-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ppt 22页).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2章质量管理理论与 实践的发展回顾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检验阶段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后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检验阶段
操作者质量管理:工人自己制造产品,又自己负责检验产品质量;制造和检验的质量职能统一集中在操作者身上,因此被称为“操作者质量管理”。问题?
工长质量管理:由工长行使对产品质量的检验;操作与检验职能的分化(质量检验职能的强化)
检验员质量管理:管理分工;专职的质量检验岗位、专职的质量检验员、专门的质量检验部门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检验阶段
两个重要的历史事实,产品的标准化问题;公差界限问题
随着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生产产品的大幅增长要求零部件系列化和标准化,从而达到互换性,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在18世纪40、50年代,美国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引起了欧洲各工业国家的广泛关注。人们认识到产品质量特征不可能只取一个数值,于是提出了公差界限的问题。在1840年左右,美国提出生产者对装配的零部件精密度规定一个公差界限;1870年更加明确规定,超出公差界限即为不合格品,从而保证装配的零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公差界限概念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追求质量水平和经济性最佳组合的一种新思考。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质量管理在质量检验阶段从操作者发展到检验员,对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质量检验阶段存在很多不足:1)事后检验;2)全数检验; 3)破坏性检验(判断质量与保留产品之间发生矛盾)。在大批量生产情况下,这些弱点尤为突出。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事后检验”、“全数检验”存在的不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质量管理专家、数学家开始注意质量检验中的弱点,并设法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来解决这些问题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的贝尔(Bell)实验室成立了两个研究组:
——W. A. Shewhart博士为首的工序控制组:“事先控制,预防废品”;具可操作性的“质量控制图”; 《Economic Control of Quality of Manufactured Product》-该专著奠定了质量控制理论的基础。休哈特首创控制图是否属偶然?
——H. F. Dodge博士为首的产品控制组:抽样的概念和方法:“抽样检验表”(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1944年,正式公布了“道奇-罗米格抽样方案”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统计质量控制阶段
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定的战时控制质量标准:-1941 质量控制指南;-1941 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1942 工序控制图法。
这些标准的提出和应用,标志着质量管理在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战后,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开始得到推广,为企业带来了极好的利润。
20世纪40年代起,,对日本的质量管理作出巨大贡献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从质量检验阶段发展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发生了一次飞跃,从“事后把关”变为预先控制,并很好地解决了全数检验和破坏性检验的问题。但是,由于过多地强调了统计方法的作用,忽视了其它方法和组织管理对质量的影响,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而且这种方法又高深莫测,让人们望而生畏,质量管理成了统计学家的事情,限制了统计方法的推广发展,也限制了质量管理的范畴(将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局限在制造和检验部门)。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促成全面质量管理产生的社会因素:
(1)高、精、尖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
(2)社会进步引发的观念变革——“质量责任”
(3)系统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等管理理论的出现和发展
(4)市场竞争加剧:交货期和价格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质量总经理A. V. Feigenbaum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J. M. Juran等人在20世纪60年代先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开创了质量管理的一个新的时代,一直影响到今天。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回顾
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A. V. Feigenbaum:“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体的有效体系。”(Total Quality Control, 1961)。
TQC强调了:①质量管理仅靠检验和统计控制方法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