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

格式:doc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

上传人:1954311756 2014/9/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规划
(2011—2020年)
山西省地处黄河以东、太行山以西,位于黄土高原上。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至2000米之间。山西是气象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防御气象灾害已经成为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及《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09—2020年)》的有关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现状。
。天气雷达监测网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以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应用为基础,综合应用现代化气象探测信息的天气气候预报预测业务体系基本建成;农业、林业、交通、水文、地质灾害、海洋、环境等基础性行业的气象监测预报普遍开展。
。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出防灾减灾建议,为各级党委、政府防灾
、抗灾、救灾等决策工作提供重要支持,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灾避险提供有效指导;开展重点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为区域开发、生态建设等重大决策提供科学咨询;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应急抗旱、生态建设、森林防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网站、电话、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将气象信息传送到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
。省、市、县三级政府均发布并实施气象灾害应急专项预案;全社会气象灾害应急联动响应机制逐步建立,水利、农业、林业、国土、环保、卫生、民政、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教育、安监、电力、新闻媒体、广电及通信等部门与气象部门开展防灾减灾的合作关系更加紧密。
。初步形成以《山西省气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规为主体,《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决定》、《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实施意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为补充的气象防灾减灾法规政策体系。
。通过发放气象科普宣传材料、推进气象科技下乡、开设媒体气象专版专栏、组织防灾减灾知识竞赛、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使社会公众科学掌握各种气象灾害的特点、预警信号及防范常识,增强公众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虽然我省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存在以下薄弱环节:气象灾害防御布局不尽合理,全社会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体系不够健全,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气象灾害易损性增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日益加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尚未完全覆盖广大农村和偏远地区,乡镇、村、街道、社区等基层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偏弱;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和应急预案不够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预警能力、预报精细化程度、预报准确率仍不能满足气象灾害防御需求;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够充分,重点工程建设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尚未全面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对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支撑仍显不足;人工影响天气“一增三防”(人工增雨、防火、防汛、防雹)、雷电防御等气象服务能力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气象灾害的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
我省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雷电、冰雹、霜冻和大雾(霾),其中干旱是主要气象灾害。我省地处中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但时空分布不均,由南向北依次减少,并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量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60%。降水年变率大,少雨年与多雨年降水量相差1—2倍。
近十年来,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极端高温的影响范围是多年平均的近4倍;暴雨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呈增加趋势。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省极端天气气候时间增多、增强趋势仍将持续,对防范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次生灾害应予以足够重视,加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的实施,以降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造成的风险。
(三)需求。
面对气象灾害频发易发的趋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防御和应急救援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气象灾害防御的形势更加严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气象灾害防御的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如何科学防灾、依法防灾,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大程度地减轻防灾的经济成本和社会负担,成为气象灾害防御亟待解决的问题。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更多需求。特大洪涝、区域性严重干旱、高温热浪、极端低温、特大雪灾和冰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