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5,96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12/2 文件大小:5.8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
LT
W121109898476688
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山水文化及其特征
姓 名: 朱小芳
班 级: 英语1003
学 号: 101031112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文化及其特征
基本概念及其阐述
何为山水文化?首先,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性质。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山水”是一个具有美学、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文化即“文治教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物质世界以外的属于观念形态范畴的精神财富(如:哲学、宗教、文艺、教育和社会制度等)因此概括而来,狭义的山水文化是指:人们以自然山水为关照对象和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如:佛教文化、山水哲学、山水美学、山水文学、山水画、山水园林等)而广义的文化则指人类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自然山水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即以自然山水为物质载体、活动空间或观照对象而产生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的总和。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对山水文化的最高领悟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今人将山水之美分为雄、奇、险、旷、幽、秀、奥。山水与文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山水文化的形成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远古时期:畏惧自然。远古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利用和开发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就形成了先民对自然的双重情结,既对自然资源充满感激,又对自然现象心存恐惧,感受不到大自然的造化之美。二、先秦:自然山水开始进入人类的审美领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能力的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由原来的恐惧、崇拜、敌对、疏远过渡到亲近、喜爱、愉悦。因此人们开始以审美的心境关注自然,驻足山水。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很多篇章都是对大自然山光水色的赏悦和体味。庄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更是崇尚自然山水,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精神境界。三、魏晋时期:自然山水完全成为审美关照的对象。东晋以后,山林成了佛教第一静修之处。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相继成为名扬海外的佛教名山,各个历史时期的能工巧匠、
文学方面:随着游览山水之风日渐兴起,许多奇山胜景吸引着游客,与此同时,以山水为表现对象的文学艺术应运而生,五彩缤纷的山水审美大观,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哲学方面: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种以山水来比喻人的仁德功绩的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无限深广的影响,深深浸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以及《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
宗教方面:宗教活动和山水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