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美丽的潮州西湖导游词.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美丽的潮州西湖导游词.doc

上传人:pazhuzhen 2021/12/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美丽的潮州西湖导游词.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美丽的潮州西湖导游词1
潮州西湖,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在贯彻实施“保护古城区,建设新城区”的城建方针中,两者当互相兼顾、齐驱并进。假若潮州的城建规划已定位在山水园林式之中,那么,西湖便是古城区一片碧绿的园林肺叶,堪称新世纪环保城市的绿色明珠。
西湖古昔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冲成的瘦大湖。据《方舆纪要》载:“绵亘十余里。”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唐肃
宗乾元年间(____年),皇帝下诏,天下临池带郭处设置放生池八十一处,这西湖便是其中一处(过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现在湖心亭南侧有一池,称为放生池)。因与西湖依傍的葫芦山,对护卫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历代官府均重视对它的修筑、浚疏。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知军州事林?及知州林光世,他们对西湖和葫芦山都有不少建设。林光世还写了篇《浚湖铭》留世。到了元代,潮州战乱把西湖景物毁了不少。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墙,采用去大批石块,还把湖填了一半,称作城壕。后来曾陆续重建一些景观。到了清朝,因屡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数被毁。清康熙十二年(____年),还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之乱。刘进忠的反清,又使西湖变成挖壕沟、围栅栏、设炮台的兵家要塞。到了民国时更被军阀洪兆麟占为私家园——“洪园”。故有人把西湖的简史概括为:始于唐、著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
这里除了极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渔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滨至山下,名胜古迹,楼台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总要把西湖妆扮成“秀色可餐”的园林。且每个景均有一个雅称,如“古洞佛灯”、“水仙夜月”。“梅庄新雪”、“紫竹钟声”、“钓台秋色”等等。现已多数无踪迹可寻,但那些动人的传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颇具传奇色彩的是“活人洞”和寿安岩下的仙客留题。在北岩的“李公亭”后,有一个狭长的石洞,高不及____米,洞内
却可容十多人。从靠“李公亭”一端进去,沿着狭长的洞道向北到另一出口,洞壁上还镌刻有逸史诗,这个洞便叫“活人洞”。据说明万历年间(____年),有人到此游玩,正为拟这个洞名而三思,忽见有一个孩子掉人湖中,赶快下去把他救起,于是便把此洞命名为“活人洞”。洞内还有记叙当时事件的石刻题记:“万历壬辰九月____日,郡人林乔松、张志可,刘兴学、陈明登此,午见苍童渡溺湖中,拯活书。”这也许是小孩的亲属为鸣谢这四个“英雄”而刻的。
寿安岩在活人洞东北边,结构奇特,怪石重叠,古树浓荫,似一座大型园林盆景。岩上刻有“寿安岩”三字和一些记事石刻。最有趣的是岩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在这石壁上刻有两行诗:“有客重来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岩前一块大石横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个举人的名字,也有人称“举子石”,这些名字也是横卧着,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
据说这块横倒的大石,原是连在寿安岩上的。由于这里风景十分优美,明末有十二个举子看中了这风水宝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岩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可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