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118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doc

上传人:玉面小达摩 2021/12/3 文件大小:1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1 / 5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鲁迅的有关知识。
、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及作者的思想。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 教学重点:
1、找出这篇演讲稿的观点。
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 教学难点:
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及作者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导入 :
本文是一篇鲁迅先生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上的演讲,他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通读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
这是一篇 80 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面向***听众所作的演讲词。要想真正读懂文章的内容,
有必要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特别是演讲中涉及到的
如“新文化运动”、《新青年》、“整理国故”、“崇拜创作”等文化名词,否则你就读不懂。
学****这篇课文,在字词上、语言上有一些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的用法和文法,请调动你的语法和
文言知识积累, 先把文字疏通, 只有如此, 才能透过文字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情感。
明确:就当前的现状,谈天才生长的条件。
比如我在讲《未有天才之前》一文时,用《伤仲永》的故事导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讲这节课时,我先用投影打出《伤仲永》课文中的几幅插图,让学生简述这个故事。然后提问学生:“小时候,方仲永是一个神童,可是长大后却变成一个极其平庸的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用《伤仲永》课文中的语言回答“其父不使学”,我于是顺势引导学生:“‘其父不使学’也就是说他的父亲不让他学****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方仲永被迫离开了学****的环境,所以,他就从一个神童变成了后来的极其平庸的一个人。假如一棵大树,是极稀有的品种,生长的也非常茁壮挺拔。但是主人为了向别人炫耀,就把它连根拔起,双手捧着四处向人夸赞。那么大家想一想,这棵小树会怎么样?”“死了。”学生齐答。我紧接着说:“是的,这棵小树会很快死去。其实方仲永就像这棵小树一样,离开了生长天才的泥土,是不会成长为天才的。关于天才和泥土,鲁迅先生曾做过一次非常有名的演讲《未有天才之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这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是怎么看待这个的问题的。”这样一导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那节课高潮迭起,非常成功,不能不说课前的导入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演讲应该明确观点,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让听众一目了然,鲁迅在演讲中所持的观点
是什么?请同学们找出来。
明确:作者的观点在第三段中明确了,即天才的产生需要民众的土壤。
三、根据作者围绕自己的观点论述的内容,给文章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 1— 3 段)提出自己的观点:要产生天才,就要有使天才生长的民众。
第二部分:( 4— 9 段)从反面论述天才不能生长的原因,即批评封建主义势力对新思想新文化的围剿,对青年人的摧残。
1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5 / 5
《未有天才之前》教案
第三部分:( 10— 12 段)发出呼吁,号召大家都来做培植天才的泥土,做新思想新文化的支持者。
归纳论证结构:
第一部分正面提出观点。第二部分从反面进行论证。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发出号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