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植物生物技术.doc

格式:doc   大小:1,668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植物生物技术.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1/12/5 文件大小:1.6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植物生物技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绪论
植物生物技术概述:指生物技术在植物上应用,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人工种子、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各种生物技术,重要是指植物基因工程和与之有关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育种技术等。
生物技术产生和发展:当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建立为标志。发展迅速
植物生物技术展望:植物生物技术被普遍以为是将来人类解决资源短缺不可或缺技术,也是争取农产品高附加值重要技术手段。
What is Biotechnology什么是生物技术:应用该技术通过添加来自另毕生物基因来修饰生物生物功能
第一章 组织培养实验室建设与操作技术
原则组织培养实验室涉及: 洗涤室(准备室)、配备室、灭菌室、接种室、培养室、观测室等。
组织培养所用到器具:镊子类、剪刀类、组培瓶、各类器皿、量筒、移液管、试剂瓶、容量瓶、试管以及移液管架、酒精、玻璃棒、
培养基配制:无机营养成分、有机营养成分、碳源、激素、琼脂、水。 其中无机营养涉及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营养涉及氨基酸和维生素。 碳源有蔗糖、葡萄糖、果糖,以蔗糖为主。 激素涉及生长素和细胞激动素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生长素:吲哚乙酸、NAA、2,4-D;细胞分裂素:控制植物细胞分化(比例高时——产生芽,比例低时——产生根)、赤霉素、脱落酸
作用:增进细胞生长和细胞分裂;
诱导受伤组织表面细胞恢复分裂能力;
形成愈伤组织,增进生根;
与一定量细胞分裂素配合共同诱导不定芽分化、侧芽萌发与生长、胚状体诱导。
依照培养物培养过程,培养基分为:初代培养基:用来第一次接种外植体培养基;继代培养基:用来接种继初代培养物培养基。 依照其作用不同,培养基分为:诱导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重要有MS、White、N6、B5 、改良MS、Heller、Nitsh、SH、Miller等。
完全培养基:基本培养基基本上,依照实验不同需要,附加某些物质,如生长调节物质和其她复杂有机物质等。
培养基配制:计量、移液、取琼脂蔗糖备用、融化、混合、调pH、分装、包扎、培养基灭菌
灭菌工作重要性:防止感染杂菌需要;消除生物污染需要;防腐与保存需要
灭菌办法:a、物理办法:干热、湿热、过滤()紫外灯、超声波等。
b、化学办法:使用灭菌剂或抗菌素,如酒精、次氯酸钠、升汞、漂白粉、高锰酸钾、双氧水、福尔马林等 。
干热灭菌:合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器械灭菌。操作办法:150℃ 、40min或120℃ 、120min,如果发现芽孢杆菌,160℃ 、90~120min。
湿热灭菌:合用于各种器皿、培养基、器皿、蒸馏水、棉塞、纸等。121℃ 维持20~30min。注意点:加足水、排尽气、气压降到0时,才干开盖
过滤灭菌:培养基灭菌普通用高压高温解决,但如果培养基中某些成分遇到高温分解(如某些生长调节剂GA3、玉米素等),就需要过滤灭菌。此外酶、血清等也需要过滤灭菌 。灭菌办法:将生长调节剂或酶配成一定浓度,用注射器注入微孔滤膜虑,~。制培养基时,现将培养基高压灭菌,待降至50℃左右时,加入适量激素,然后分装。
射线灭菌:重要是运用紫外灯进行照射,适合实验室空气、操作台等,灭菌时间20~30min。
火焰灼烧灭菌:用火焰灼烧达到灭菌目,合用于接种器皿灭菌。
消毒剂
消 毒 剂
使用浓度(%)
消毒时间(min.)
效 果
残液去除难易
乙醇
70-75
-3


氯化汞
~1
2~15
最佳
最难
过氧化氢
10~12
5~15
较好
最易
抗菌素
4~50mgl-1
30~60
较好
较难
次氯酸钙/纳
9 ~ 10
5~30


无菌操作技术
实验器具和材料准备
用75%酒精擦拭超净工作台,然后室内及超净工作台用紫外灯杀菌20min-30min。注意:台面上用品不要放置太多或重叠放置,以免减少灭菌效果。
关紫外灯、打开风机,过5-10min进入缓冲间,以75%洗手和手臂,更换无菌服、帽子和口罩。进入接种室。(注:没有特别状况,尽量不要下工作台)
外植体和外质体灭菌:
取流水冲洗(至少30min)过外植体,用一定消毒剂浸泡消毒,用无菌水冲洗3~4次,放入无菌培养皿中,置于酒精灯火焰下方,用无菌接种器械进行分离、切割或其她解决。
打开培养瓶,瓶口在灯焰处旋转灼烧,用镊子将培养材料置于培养基上,灼烧镊子放回,灼烧瓶口,盖上瓶塞。
用酒精擦洗工作台和手。进行下一轮操作。
无菌操作注意事项
(1)进行培养时,动作要精确敏捷,但又不必太快,以防空气流动,增长污染机会。
(2)不能用手触及已消毒器皿,如已接触,要用火焰烧灼消毒或取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