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实验八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实验八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doc

上传人:sanshenglu2 2021/12/6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实验八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实验八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特性
一、实验目的
(一)研究交流电路的谐振现象;
(二)了解RLC串联电路的幅频特性并运用谐振法求元件参数。
二、实验器材
   RLC实验板(电阻、电容、电感),SG1020S型函数信号发生器,毫伏表。
三、实验原理
  1、原理
   RLC串联电路如图8-1所示,当交流电源提供的信号频率发生改变时(电源电压有效值U不变),.
电路中U与I关系为:                                (1)
其中Z为电路的阻抗,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为:
由(1)(2)可知Z和都是圆频率的函数,当L—(1/C)=0时,=0,电流I最大,即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为零,此时频率称为圆谐振频率。
=(3)
RLC串联电路中,对I和频率f(f=)可以作一曲线,如图8-2,可以看到当时,I有一极大值.(在实验中测量时,一般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因为电阻两端电压和电路中I的变化是同步的。)
常用Q值标志谐振电路的性能,Q称为电路的品质因数,定义为谐振时电感上的电压UL和总电压U之比。
(4)
由(4)式可知,串联谐振时,电容或电感上的电压是电源电压的Q倍。因为Q往往是〉〉1的,所以UC  和UL可以比U大得多,因此串联谐振又称为电压谐振.
QI值为最大值Imax的时的两点f1和f2频率之差为“通频带宽度”(图3)。根据定义,
=f2—f1=f0/Q                                               (5)
可见,Q值越大,带宽就越小,谐振曲线也就越尖锐。当L=1/C时,=0 .电流i与电压u的相位一致,电路达到谐振,R两端电压最大。
四、仪器描述
1。   毫伏表的使用
仪器面板见图8-4
(1)将“测量范围"开关放在最大量程,接通电源,预热5分钟。
(2)将两根输入线短路,然后使测量范围开关置于最小档,调节“零点校准"旋钮使电表指示为零。
(3)根据被测电压的大小,将“测量范围”开关放在所需量程,去掉短路线,即可进行测量。
2、信号发生器的使用见实验七
五、实验步骤
1、打开毫伏表电源,调整毫伏表零点。
2、调整信号发生器输出电压,用毫伏表测得其输出电压为伏,按图8-4把信号源接到实验板上,毫伏表并于电阻两端,准备开始测量。
3、信号源频率从1000Hz开始,连续增大频率,用毫伏表测出UR(此时电压值很小,可用毫伏表的100mV档或30mV档测量),随着频率f的上升,UR电压值亦上升,UR电压值会上升到一个最大值, 然后随频率f的继续增大UR电压值反而降低,UR最大值时的频率,既为谐振频率f0.
4、在谐振频率f0两侧处每隔100HZ,测量一次,并将测到的f和UR值记入数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