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 1979 年推出 Walkman 卡式随身听以来,索尼便长期占据着消费电子产品时尚界的头号交椅。精巧、时尚、优质, 似乎是索尼产品的代名词。一提到索尼, 大家便会联想起 Walkma n 随身听、 T1 数码相机、 T15C 笔记本电脑等可以载入消费电子发展史册的经典产品。作为一家全球著名的跨国消费电子制造商,不断创新是索尼保持活力并在时尚界出尽风头的原动力。索尼产品那些充满灵性的设计,精巧易用的功能,不仅将消费者的占有欲望吊到极致, 也将竞争对手- 所有的消费电子制造商们的好奇心激发到极致。索尼那些巧夺天工的产品是如何设计的?从产生创意到最终推向市场, 一件产品要在索尼经历哪些流程?带着神秘的微笑, 索尼中国设计工程集团创造中心的副总裁山砥克己先生首次为记者揭开了索尼创意中心的面纱。追溯设计源流就像可口可乐对自己的配方视若珍宝, 交由最重要的部门研制, 在索尼, 拥有史上很多经典设计理念的设计部门, 同样是索尼战略核心重地, 仅仅从索尼整个集团的组织架构上就可以看出端倪。索尼在全球的工程设计集团创造中心( Creative Center )直接对盛田昌夫负责, 这位设计部门的最高管理层的父亲-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曾经说过: " 市场是去创造的,而不是去跟随的" 。当盛田昭夫先生将开拓索尼未来的重担交给盛田昌夫时,后者秉承了父辈的理念,坚持开发" 触动人们心弦的产品。" (索尼前总裁大贺典雄语)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 索尼的创造中心的历史也源远流长, 其发展的轨迹和索尼的业务拓展是密不可分的。索尼的第一个创造中心于 1961 年在东京成立, 1968 年,为了迎合索尼在美国飞速增长的业务, 索尼在美国成立了第二家创造中心。在随后的 10 年时间, 索尼将触角伸向欧洲,在 1980 年顺理成章地成立了欧洲的创造中心。 20 世纪 90 年代, 索尼嗅到了亚太地区的商机,于 1993 年将创意中心开到了新加坡, 主要是开发以亚洲为市场的设计。 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以来, 中国市场的消费电子市场持续" 高烧", 索尼高层认为在设计领域面临巨大的挑战, 为了强化在华的设计开发力量, 完善设计集团功能, 终于将第 5 家创造中心设在中国-- 继今年 4 月索尼在上海成立中国设计工程集团后,8月, 隶属于设计工程集团的创造中心也正式成立, 主要为索尼在中国设计的产品进行外观、界面及创意等工业设计,其设计团队将根据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喜好还有生活方式量身设计各类消费电子新品, 范围涵盖家庭娱乐、专业安防设备、大屏幕彩电到便携产品等索尼的全线产品。索尼成立并完善中国设计工程集团, 旨在整合索尼在华工厂的力量, 以中国大陆向东南亚考虑整体战略, 并且以中国为引擎加强各网络分公司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及时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这样, 在现有的产品计划、工程和生产等职能基础上, 索尼在中国区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创意设计团队。设计流程的创新山砥克己介绍说, 索尼创意中心实行担当设计师责任制, 即一个产品或一个项目由一个担当设计师全部完成, 从创意产生到交付工厂生产, 直至推向市场, 了解消费者反馈。在担当设计师负责的前提下,索尼还会挑选 4 位设计师和他一起,组成设计委员会,共同完成项目。在开发一款新产品前, 担当设计师会先分析市场需求, 了解用户需要什么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