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CT三维重建指南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97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CT三维重建指南设计.doc

上传人:cxmckate6 2021/12/10 文件大小:9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CT三维重建指南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word
word
1 / 15
word
CT三维重建指南
1、脊柱重建:
腰椎:
西门子与GE图像均发送至西门子工作站,进入3D选项卡
A、椎体矢状位与冠状位:
a. 选择骨窗薄层图像〔西门子 1mm 70s;GE BONE〕,载入3D重建,调整定位线,使椎体冠状位、矢状位定位线与解剖位置一致,并将横断位定位线与两者垂直,将三幅图像模式改为MPR;
b. 横断位作为定位相,做矢状位重建,打开定位线选项卡,点击垂直定位线,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右向左,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体轴线,两边围包全椎体与横突根部〔一般为19层〕,点击确定,保存;
c. 矢状位作为定位相,打开曲面重建选项卡,沿各椎体中心弧度画定位相曲线,围包全,双击完毕,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前向后,围前至椎体前缘,后至棘突根部〔一般为19层〕,点击确定,保存。
B、椎间盘重建:
a. 选择软组织窗薄层图像〔西门子 1mm 30s;GE STND〕,载入3D重建,调整定位线,使椎体冠状位、矢状位定位线与解剖位置一致,并将横断位定位线与两者垂直,将三幅图像模式改为MPR;
b. 矢状位作为定位相,做椎间盘重建,打开定位线选项卡,点击水平定位线,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上向下,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层数5层,方向沿椎间隙走行方向,做L1/2-L5/S1椎间盘,注意右下角图像放大,逐个保存。
注意:脊柱侧弯患者,椎间盘重建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冠状位定位相上矢状定位线〔红色〕,使其保持与相应椎间隙垂直。
C、椎体横断位重建:
椎体骨质病变者,如压缩性骨折、骨转移、PVP术后等病人,加做椎体横断位重建,矢状位图像做定位相,沿病变椎体轴向,做横断位重建,注意重建图像放大,保存。
打片:
矢状位与冠状位二维一:8×5;椎间盘一:6×5;
假如为椎体骨质病变者,椎间盘图像不打,打椎体横断位重建图像,共两胶片。
word
word
2 / 15
word
颈椎
A、椎体矢状位与冠状位:
a. 选择骨窗薄层图像〔西门子 1mm 70s;GE BONE〕,载入3D重建,调整定位线,使椎体冠状位、矢状位定位线与解剖位置一致,并将横断位定位线与两者垂直,将三幅图像模式改为MPR;
b. 横断位作为定位相,做矢状位重建,打开定位线选项卡,点击垂直定位线,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右向左,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体轴线,两边围包全椎体与横突根部〔一般为17-19层〕,点击确定,保存;
c. 矢状位作为定位相,打开曲面重建选项卡,沿各椎体中心弧度画定位相曲线,围包全,注意从斜坡开始,双击完毕,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前向后,围前至椎体前缘,后至棘突根部〔一般为15-17层〕,点击确定,保存。
B、椎间盘重建:
a. 选择软组织窗薄层图像〔西门子 1mm 30s;GE STND〕,载入3D重建,调整定位线,使椎体冠状位、矢状位定位线与解剖位置一致,并将横断位定位线与两者垂直,将三幅图像模式改为MPR;
b. 矢状位作为定位相,做椎间盘重建,打开定位线选项卡,点击水平定位线,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上向下,选择层厚2mm,层间距2mm,层数5层,方向沿椎间隙走行方向,做C2/3-C6/7椎间盘,注意右下角图像放大,逐个保存。
注意:脊柱侧弯患者,椎间盘重建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冠状位定位相上矢状定位线〔红色〕,使其保持与相应椎间隙垂直。
C、椎体横断位重建:
椎体骨质病变者,如压缩性骨折、骨转移、PVP术后等病人,加做椎体横断位重建,矢状位图像做定位相,沿病变椎体轴向,做横断位重建,注意重建图像放大,保存。
打片:
矢状位与冠状位二维一:6×5或8×5;椎间盘一:6×5;
假如为椎体骨质病变者,椎间盘图像不打,打椎体横断位重建图像,共两胶片。
胸椎
A、椎体矢状位与冠状位:
a. 选择骨窗薄层图像〔西门子 1mm 70s;GE BONE〕,载入3D重建,调整定位线,使椎体冠状位、矢状位定位线与解剖位置一致,并将横断位定位线与两者垂直,将三幅图像模式改为MPR;
word
word
3 / 15
word
b. 横断位作为定位相,做矢状位重建,打开定位线选项卡,点击垂直定位线,变换数字顺序,使其从右向左,选择层厚3mm,层间距3mm,方向平行于棘突-椎体轴线,两边围包全椎体与横突根部〔一般为19层〕,点击确定,保存;
c. 矢状位作为定位相,打开曲面重建选项卡,沿各椎体中心弧度画定位相曲线,围包全,双击完毕,选择层厚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