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青岛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浅析清代长篇侠义小说中的侠客形象
姓名:刘东雨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王海燕
20120608
摘要关键词:侠义小说;侠客形象;侠义;功名;清官侠义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重要类型,塑造行侠仗义、惩奸除恶的侠客形象是侠义小说的重要目标。本论文拟从多部清代长篇侠义小说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了侠客的侠义行为、功名意识以及与清官的关系三个方面。侠客的侠义行为与江湖习气展现了侠客形象的光辉与野性。侠客通过独自行侠与跟官府合作两种方式来达到其扶危济困、铲奸除邪的目的,但其江湖气也为其带来负面影响。侠客对待功名的态度展现了其具有世俗情感的一面。许多侠客倾心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建立功业、扬名后世,立功扬名成为诸侠客中的一种普遍心态。侠客与清官合作是清代侠义小说的重要特征,通过二者的合作关系亦可窥得侠客形象之一面。
甌,:甌琺瑆甀瑃痗痵瑂,:;’篊籯籩
引言:中国侠义小说概述侠义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重要类型,宽泛地讲,那些出现了行侠仗义、报恩复仇的侠客形象的小说作品都应属于侠义小说,描写具有侠义精神的普通人的作品也应该归入其中。中国的侠义传统历史悠久,侠义小说也有着漫长的发展史。远古的神话中已经具有了侠义的气息。后羿、女娲、大禹等神话人物,凭借自己的能力与勇气去征服自然,为人类造福,其坚强的意志以及勇于牺牲的精神,展示出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力量,他们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意识中具有侠义英雄色彩的人物。这种精神的流传,对后世侠义文学的产生起到了浸润作用。在《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先秦史籍中出现了历史上真正的侠客的身影。不惧强暴而力挫秦王的唐雎,为各国解难而又功成身退的鲁仲连等历史人物,都具有不畏权势、慷慨慕义的侠者之风,成为后世侠义文学中众多扶危济困、趋人之急的侠客形象的先驱,其不羁的豪情与高尚的侠行为后世侠客形象的塑造带来了启迪。到了汉代,司马迁最早为侠客立传,这展现出了其超凡的史识,在侠文学史上是具有光辉意义的一页。司马迁指出侠者“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院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史记·游侠列传》的侠义原则,对侠的侠义精神与侠义行为都作了总结,对形成我国传统的侠义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对后世侠义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游侠列传》中也首次出现了朱家、郭解这些血肉比较丰满的侠客形象,司马迁通过对侠客事迹的描述,展现出了汉代游侠的侠义行为与高尚精神。成书年代尚有异议的《燕丹子》被称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搿渡偈山房笔丛》餐ǔ1蝗衔J亲钤绲南酪逍∷怠U馄P∷翟谙酪逍蜗蟮乃茉旒扒榻结构的安排上均有独到之处,而且在报恩复仇的观念中加入了反抗强暴的正义性,这种侠义观念对后世侠义小说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此时的小说创作尚未自觉,其对历史的依附性还较强,缺乏虚构与想像。魏晋之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世人迷信佛老,佛道二教流布甚广,影响甚大,巫风大盛。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志怪小说兴盛起来。志怪小说虽多涉及鬼怪妖魅,但其中部分作品从神怪题材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侠义色彩,如《三王墓》反映了下层百姓对于上层统治者的反抗情绪以及拔刀相助不平的高尚侠性,《李寄斩蛇》表现了不畏艰险、为民除害的侠义精神。唐代具有极为浓烈的豪侠精神,侠义小说也在唐代发展成熟,“侠客在中国小
恶凶暴,好游侠’的狰狞面貌,迥然不同一。另外,宋代作品中已经出现了对侠客说史上的第一个投影,自然只能到唐传奇中来寻找。除了唐代任侠的社会风气,唐代宗教的盛行、唐代咏侠诗文的影响也对唐代侠义小说的繁荣起到了作用。唐代的侠义小说,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更为完整,内容也更加丰富,尤其是其在艺术方面达到了侠义小说空前的水平。按内容可将其粗略划分为“记豪侠义气品格的,记豪侠的特殊武艺的,记游侠报知遇之恩的,记复己身之仇的豪侠的,纯记政治事件或借小说以宣扬政治理想的”咐唷W髌分谐鱿至艘蝗合勒咝蜗螅渲信榔亩啵这些侠客凭借高超的剑术报恩复仇、扶危济困,既体现了汉代的游侠精神,又与汉代游侠凭借人格力量而非超凡武艺行侠不同。在描写剑术时,作者往往将其与佛道的法力相结合,将其进行了极大的夸张,飞剑杀人、练剑成丸,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剑侠往往行侠完毕即飘然远去,不为世情所累,其个性色彩迥异于秦汉史书中所记载的侠客。侠义小说在唐代之后逐渐分为文言与白话两个支脉。宋代的文言短篇侠义小说“写侠缺少应有的宏伟气象”谀谌萦胍帐跏址ǚ面都可以看出其明显借鉴唐代侠义小说的痕迹,但是唐代小说中那种“原始气力盲昧的侠风,乃逐渐为理性价值的公众侠义所取代,侠义内容及其精神,也从私人利害意气感激,变成公众集体之价值正义;除暴安良的侠客形象,与唐代以前那种‘积技击的描写。明代涉及侠义内容的文言小说敏见于各种笔记小说中,为数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