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419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vqjyga55 2021/12/10 文件大小:4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叠问题》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芜湖市城乡联动
公开课交流材料
评选

重叠问题
姓 名:胡  庆  龙
性 别: 男
职 称:小 教 一 级
学 历:本     科
单 位: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
通讯地址: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
电 话:0553-3220332
邮 箱:******@
邮 编:241100
时 间:2008年4月16日
《重叠问题》说课 
一、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集合的知识体系
集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从学生一开始学****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思想方法了,所以对集合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例如在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而以后学****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如,把一堆图形分类,需要一定的标准,这种分类思想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所以集合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这些都只是单独的一个集合圈。
本节课教材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了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教学要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集合圈)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了解到直观图各部分的意义,特别是重叠部分(交集)的意义,掌握根据直观图列式计算总数(两个集合的并集)的方法。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学****这部分内容,思维力度较强,有一定的挑战性。
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2 页
二、本节课教学目标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有机结合,通过自主探究、操作实践让学生经历数学学****的过程,从而达到感悟知识的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在把握教材意图的基础上,目标定位如下:
1.通过整理图表活动,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获得数学学****体验。
2、使学生理解用直观图(韦恩图)表示“重叠现象”的方法,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评价说理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难点是对重复部份的理解。
三、课堂上着重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集合的抽象性是在它最终形成结论才具有的,而在结论形成过程中,必然以大量的具体内容为基础。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课堂上我们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集合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集合图的产生过程,(从整理凌乱的名单——反馈整理好的名单——圈语文和数学兴趣组的名单——课件一步步演示集合的形成),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集合的思想,在过程中感悟重叠,并顿悟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数学化过程,获得数学学****体验。
精品文档,仅供学****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精品文档】第 3 页
2、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数学的教学,最重要的不是数学知识的教学,而是数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数学思想贯穿整个数学体系的始终。所以,从小就给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是非常必要而且非常重要的。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的培养。严谨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
反思今天的教学过程,我觉得我们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严密性,如解读韦恩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表述各个部分的意思。大圈是表示“参加语文兴趣小组”和“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而去掉了都参加的部分后是“只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人数”,“只参加数学兴趣小组”,多了一个字“只”,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完全不一样。还有“既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