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第六课远离嫉妒.doc

格式:doc   大小:9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六课远离嫉妒.doc

上传人:书中金屋 2021/12/12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六课远离嫉妒.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六课远离嫉妒
第六课远离嫉妒
1 / 31 / 3
第六课远离嫉妒
第六课 远离嫉妒
【活动目标】
1、认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嫉妒,嫉妒产生的心理基础以及危害性。
2、情意目标:努力摒弃不健康的嫉妒心理。
3、行为目标:克服嫉妒心理,促进自己心理健康的发展。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嫉妒心理的产生和危害。
2、难点:如何克服嫉妒心理。
一、 认识嫉妒心理
相传晋代有个刘伯玉,他的妻子段氏很爱嫉妒人。 一次她的丈夫称赞曹植《洛神赋》中所写“洛神”的美丽动人,她听后顿生妒火,说道:“你赞美女神而轻
视我,为此,我要去死。”结果,她真的投水而死。后来,人们把她投水的地方称为“妒妇津”,而小姐贵妇们再次渡河时,都不敢梳妆打扮,否则,惹怒了这位“妒妇”,就会风波大作。这种扭曲了的畸变病态心理就是是嫉妒所带来的。
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嫉妒是由于(害怕)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 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 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
科学实验证明,嫉妒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产生是很早的。有人做过实验, 15 个月的孩子,如果妈妈当着他的面抱别的孩子, 他就会有所反应,非要让妈妈放下别人抱自己,并紧紧搂住妈妈, 好像在说: “这是我的妈妈, 不是你的。” 生活中我们发现,好多种情况都能使孩子产生嫉妒。比如,家里来了别的小朋友,
妈妈夸赞几句或表示亲呢些,自家的孩子就会对外来的小朋友采取不友好的态度。如果别的小朋友有什么好玩的玩具,自己没有,心里就会不好受。两个孩子
玩游戏本来好好的, 一个孩子看别人搭积木搭得又快又好, 自己却怎么也搭不好,他很着急,索性把两个人的积木全都推了,“我搭不好,你也别想搭成!”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这类的例子还很多。 嫉妒是人性的弱点之一,人不可能不被人嫉妒, 也不可能不嫉妒别人。每个人都会对一些人、一些事情产生嫉妒心理, 短暂的嫉妒心理是正常的, 但如果长期处于嫉妒之中无法自拔就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健康了。
二、 测一测:
嫉妒心理人皆有之, 同学们不必诚惶诚恐, 但我们有必要测一测自己的嫉妒心强不强,以便正确评价自己的“嫉妒”心。
评分方法: A=5 分, B=10 分, C=15 分
第六课远离嫉妒
第六课远离嫉妒
3 / 33 / 3
第六课远离嫉妒
分以下者:嫉妒心不强,开心走自己的路。
60---80 分者:嫉妒心较强,喜欢向自我挑战。
分以上者:嫉妒心太强,容易将自身焚烧。
三、 嫉妒是把双刃剑
(一)嫉妒带来的“血案”
1991 年 11 月 1 日下午,一起骇人听闻的凶案发生在美国依阿华大学,中国留学生卢刚开枪打死了该校一位副校长, 三名教师。他的中国同学单林华也倒在血泊中。随后,卢刚自己也开枪***了。
是什么促使卢刚做下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呢?是嫉妒, 是怨恨。凶手卢刚曾是北京大学物理系的高才生, 1985 年来到美国依阿华大学深造“空间物理”, 1990 年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