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6,064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12/12 文件大小:5.9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地球科学概论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地球科学概论论文
LT
1
《地球科学概论》
结课论文
学号: 15398605
姓名: 刘玉坤
院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2017年5月23日
25
1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及人类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摘 要: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 地球跟随太阳绕银心转动。地球与月亮为地月系,月亮每月绕地球转动一周。地球上存在丰富的生物。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共生在地球上。
本文主要叙述了地球上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与资源的紧密联系。21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随着人类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发展方式使人类社会与地球环境协调发展。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相互依存,人类的未来必须依靠人类自己,我们必须坚定的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会更加的美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才能更好的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同时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本文从认识地球开始,然后是地球上的资源能源,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如今人类已经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保护地球采取了措施。
关键词:地球、资源、环境
主要内容:
25
2
25
3
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地壳的物质组成除了沉积岩外,基本上是花岗岩、玄武岩等。花岗岩的密度较小,分布在密度较大的玄武岩之上,而且大都分布在大陆地壳,特别厚的地方则形成山岳。地壳上层为沉积岩和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因而也叫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或辉长岩类组成,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称为硅镁层。海洋地壳几乎或完全没有花岗岩,~。地壳的温度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步升高,平均深度每增加1千米,温度就升高30℃。
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它的物质组成具有过渡性。靠近地壳部分,主要是硅酸盐类的物质;靠近地核部分,则同地核的组成物质比较接近,主要是铁、镍金属氧化物。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因为它主要由橄榄岩组成,故也称橄榄岩圈。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放射性物质集中的地方,由于放射性物质分裂的结果,整个地幔的温度都很高,大致在1000℃到2000℃或3000℃之间,这样高的温度足可以使岩石熔化,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但这里的压力很大,约50万~150万个大气压。在这样大的压力下,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在这种环境下,地幔物质具有一些可塑性,但没有熔成液体,可能局部处于熔融状态,这已从火山喷发出来的来自地幔的岩浆得到证实。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25
4
地球各层的压力和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物质的放射性及地热增温率,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近地心的温度几乎不变。
地核又称铁镍核心,其物质组成以铁、镍为主,又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的顶界面距地表约5100公里,约占地核直径的1/3,可能是固态的,-。外核的顶界面距地表2900公里,可能是液态的,其密度为9-11克/立方厘米。推测外地核可能由液态铁组成,内核被认为是由刚性很高的,在极高压下结晶的固体铁镍合金组成。地核中心的压力可达到350万个大气压,温度是6000摄氏度。在这样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地球中心的物质的特点是在高温、高压长期作用下,犹如树脂和蜡一样具有可塑性,但对于短时间的作用力来说,却比钢铁还要坚硬。

早期的假说
主要分两大派。一派认为太阳系是由一团旋转的高温气体逐渐冷却凝固而成的,称为渐变派,以康德(,1755)(1796)为代表。另一派认为太阳系是由 2个或 3个恒星发生碰撞或近距离吸引而产生的,称为灾变派。这派的代表最早是布丰(,1745),以后是张伯伦()和摩耳顿 (,1901),还有金斯(,1916)Sir (1918)等人。早期的地球起源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