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班内鹦鹉学习教案.pptx

格式:pptx   大小:20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班内鹦鹉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12/13 文件大小:20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班内鹦鹉学习教案.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会计学
1
班内鹦鹉(yīngwǔ)
第一页,共15页。
佳美兰
印度尼西亚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主要流行于爪哇岛和巴厘岛。以固定音高的金属敲击乐器为中心,配以少量管弦乐器而构成的大型乐队。佳美兰常用于伴奏各类戏剧(xìjù)、舞蹈,以及在各类喜庆活动中演奏。
第1页/共15页
第二页,共15页。
10/24/2021
《班内》原是在节日或有尊贵客人(kè rén)来到时,由宫廷乐师演奏的欢迎曲,现已成为佳美兰乐队的保留曲目。
第2页/共15页
第三页,共15页。
10/24/2021
乐曲(yuèqǔ)分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进入的是装饰旋律,由低音排琴奏出:
随后,从其旋律第3 小节的第四拍上,节奏层和对比旋律层相继加入。在进行到第5 小节后,核心旋律清晰(qīngxī)地出现,而其他旋律层始终围绕着核心旋律进行演奏。在核心旋律被反复连续演奏了4 遍后,变换着伴奏的音色又演奏了3 遍。在节奏层,打击乐器双面鼓带领着排锣以“xx x ”和“ xx xx xx x ”两种节奏型交替演奏。
两个(liǎnɡ ɡè)部分
第3页/共15页
第四页,共15页。
10/24/2021
第二部分(bù fen),音乐速度突然加快,双面鼓指挥着音乐的变化和段落的转换,以“x xx x xx ”、“xx xx x xx ”及“xx xx xx xx ” 的节奏型不断重复变化。核心旋律在演奏了4 遍后, 乐曲速度变慢又演奏了两遍。在经过多次反复围绕核心旋律快速的演奏之后,由低音排琴奏出尾声,并以渐慢的速度结束全曲。
第4页/共15页
第五页,共15页。
10/24/2021
佳美兰音乐不同于西方(xīfāng)音乐的和声功能体系,讲究和声对位、声部和谐,它的音乐织体是由核心旋律层、装饰旋律层、对比旋律层和节奏层组合而成的旋律,被称之为“复音层叠”结构。因此,佳美兰音乐多给人以空幻、迷离多彩的听觉感受。
第5页/共15页
第六页,共15页。
鹦鹉(yīngwǔ)
安格隆
菲律宾民间(mínjiān)乐曲
第6页/共15页
第七页,共15页。
安格隆
源于印度尼西亚,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yī zhǒnɡ)摇奏和击奏乐器。摇奏安格隆由固定在框架上的2至3根长短不同、音高相距八度的竹筒制成:击奏安格隆由排放在木架上的12至14根长短不同、音高不同的竹筒制成。
第7页/共15页
第八页,共15页。
10/24/2021
《鹦鹉》原为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míngē),歌曲轻快活泼,后流传至菲律宾,被改编成用安格隆演奏的乐曲。
第8页/共15页
第九页,共15页。
10/24/2021
分几个(jǐ ɡè)乐段?
在实际演奏中,采用第二乐段的第二乐句作为引子, 完整演奏两遍之后从第二段反复并加快速度演奏至结束。此作品采用西洋(Xīyáng)大调式创作而成,演奏乐器是在印度尼西亚与菲律宾广泛流行的竹制摇击类民间乐器——安格隆。此曲属西洋(Xīyáng)音乐调式、音阶体系与东南亚特色乐器的结合,因此别有一番风味。
两段体结构(jiégòu)
第9页/共15页
第十页,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