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文档名称:

多角度描写景物.doc

格式:doc   大小:4,406KB   页数:1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角度描写景物.doc

上传人:lu2yuwb 2021/12/13 文件大小:4.3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角度描写景物.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角度描写景物
LT
多角度描写景物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通过课堂小练笔,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大部分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会适时的融入景物描写,但是学生们只会对景物作简单的状态介绍,这只能算得上简单的景物叙述,他们不会调动多种感官进行描写,也不会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更不会综合运用一些表达方式以及修辞手法使文章内容生动形象起来,让文章的语言美丽多姿。
1.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观察景物。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1课时
 (设计者:   )
一、我听我赏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四季,风景各不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风景,因角度不同而给人不同感受。
如何写好美景?今天我们就学****写景的方法——多角度描写景物。(板书)
二、我思我答
(一)观察篇
怎样描景状物,老师总是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景物,才能写好景物,那么你知道怎么观察吗?
1.定点观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移步换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3.动用多种感官: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二)描写篇
世间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即便是同一事物,在同一时间,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因此,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为了避免其单调,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舍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善于调动多种感官来写,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使人身临其境。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时间变换观察:一种景物,四时风情
我们知道同一处的风景,时令不同,哪怕是朝暮不同,都会引起景色的变化,如泰山上日出前后的景色;北海春夏秋冬的景色是迥然不同、风情各异的。我们可以以时间为顺序,按照时间的变换来观察景物,以时间作为景物变化的线索,观察景物的变化,可以写出不同的味道。
5.正面、侧面,动静,虚实结合: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桃花源记》中多处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
如“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属于正面描写,“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侧面描写。
正面侧面结合,更突出桃源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2)如《记承天诗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突出月光明亮,环境静谧,写的是静态美;“水中藻、荇交横”突出月色清丽淡雅,写的是动态美。动静结合,写出了月色的不同的特点。
(3)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运用想象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副色彩艳丽,层次多样的春花图。
五、我写我练(课件展示图片)
我评我点:按照所学的写景方法,评点同桌的写景片段,写出优点和不足,修改成段。
作品展示:小组展示,选出佳作,全班展示。
六、我的收获
师小结: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以及美丽的校园,只要对我们的自然心怀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充分调动我们的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方法,那么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那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美景就会呈现在你我的面前。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确如此,借助景物描写定能为你的文章增色,为你的情感添彩!
七、作业布置
任选教材“写作实践”中的一道题进行写作练****br/>
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多角度描写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2、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过程中与别人交流,说话内容具体,有一定的感染力。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
二、重点:
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
《鹅》的图片引出《咏鹅》诗,鲜艳的色彩,美好的情态,动听的歌声,在蓝天绿水中显现出一幅动人形象的自然美景。
(二)畅谈自然之景
1、怎样去感受自然美景?
心灵的扫描器——眼、耳、口、鼻、肤等感官
(视、听、味、嗅、触觉)
2、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