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反恐防范宣传周活动总结
反恐防范: 一、恐怖事件范畴及反恐防范范围 恐怖事件是指恐怖组织或个人使用暴力或其他破坏手段制造的危害社会稳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切形式的活动。如爆炸、凶杀、绑架、劫持、投毒、生化袭击或泄漏等。 重点防控范围。重点区域、要害部位(展馆、食堂、值班室等)、重点物品(病原体、生化物、易致毒、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重点人员、各类群体性矛盾等。 二、要求制定反恐应急预案 三、应急处置 当获取恐怖事件可能发生的信息时: 、在位人员应及时利用就便条件,采取果断措施制止或延缓事态的发展,同时拨打报警 ,向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值班领导、有关部门报告。根据情况,及时组织游客按疏散方案疏散。 ,赶赴现场指挥或协助指挥制止或延缓事态的发展,组织游客疏散。同时报告上级领导,并协调有关部门参加制止事态的发展。情况允许时,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制止事态的发展。 ,根据事态的性质、规模、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最终决定处置事态的方法、措施等相关问题。 ,组织人力、物力力争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按要求参加解决事态中出现的问题。 四、疏散方案 当获取恐怖事件可能发生的信息,需要组织疏散时,应按照由近至远、先游客、后员工、靠右行的方法疏散。并制定具体的疏散方案
五、物防(实体)要求 至少配备一条防爆毯(桶);防护面具、消毒口罩和毛巾; 六、如果被恐怖分子劫持后怎么办 一是保持冷静,不要反抗,相信政府;二是不对视,不对话,动作要缓慢;三是尽可能保留和隐藏自己的通讯工具,及时把手机改为静音,适时用短信等方式向警方求救,短信主要内容:自己所在位置、人质人数、恐怖分子人数等;四是注意观察恐怖分子人数、头领;五是在警方发起突击的瞬间,尽可能趴在地上,在警方掩护下脱离现场。 1常见恐怖袭击手段有哪些。常规手段。 (1)爆炸。炸弹爆炸、汽车炸弹爆炸、自杀性人体炸弹爆炸等;(2)枪击。手枪射击、制式步枪或冲锋枪射击等;(3)劫持。劫持人、劫持车、船、飞机等;(4)纵火。非常规手段:(1)核与辐射恐怖袭击。通过核爆炸或放射性物质的散布、造成环境污染或使人员受到辐射照射; (2)生物恐怖袭击。利用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产品侵害人、农作物、家畜等。; (3)化学恐怖袭击。利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害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食品与饮用水等。如东京地铁沙林毒气袭击事件; (4)网络恐怖袭击活动。利用网络散布恐怖袭击、组织恐怖活动、攻击电脑程序和信息系统等。 2如何识别恐怖嫌疑人 实施恐怖袭击的嫌疑人脸上不会贴有标记,但是会有一些不同寻常的举止行为可以引起我们的警惕,例如;
(1)神情恐慌、言行异常者; (2)着装、携带物品与其身份明显不符,或与季节不协调者;(3)冒称熟人、假献殷勤者; (4)在检查过程中,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者;(5)频繁进出大型活动场所;(6)反复在警戒区附近出现;(7)疑似公安部门通报的嫌疑人员。3如何识别可疑车辆。(1)状态异常。车辆结合部位及边角外部的车漆颜色与车辆颜色是否一致、确定车辆是否改色;车的门锁、后备箱锁、车窗玻璃是否有撬压破损痕迹;如车灯是否破损或异物填塞,车体表面是否附有异常导线或细绳;(2)车辆停留异常。违反规定停留在水、电、气等重要设施附近或人员密集场所;(3)车内人员异常。如在检查过程中,神色惊慌、催促检查或态度蛮横、不愿接受检查;发现警察后启动车辆躲避的。 4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嗅。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5爆炸物可能放置在公共场所什么地方。(1)标志性建筑物或其他附近的建筑物内外; (2)重大活动场合,如大型运动会、检阅、演出、朝拜、展览等场所; (3)人口相对聚集的场所,如体育场馆、影剧院、宾馆、运动员村、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学校等;
(4)行李、包裹、食品、手提包及各种日用品之中; (5)宾馆、饭店、洗浴中心、歌舞厅及其易于隐蔽且闲杂人员容易进出的地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