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文档名称:

《文心雕龙》的枢纽论与刘勰的文学观.pdf

格式:pdf   页数:4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文心雕龙》的枢纽论与刘勰的文学观.pdf

上传人:书籍1243595614 2014/9/1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文心雕龙》的枢纽论与刘勰的文学观.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侨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文心雕龙》的枢纽论与刘勰的文学观
姓名:潘玲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黄河
20080501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果。
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他人或
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
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
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签名日期:





2
中文摘要

《文心雕龙》一书是刘勰对其所处的“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艺术理论的本
体论、形式化以及审美倾向的理论总结,而被刘勰称之为“文之枢纽”的《原道》、
《征圣》、《宗经》、《正纬》和《辨骚》五篇作为全书的论文纲领,对《文
心雕龙》的整个文学理论体系又具有统摄的作用。
《原道》为篇首,是因为“原道”是这一纲领的理论基石, “征圣”、“宗
经”乃至全书的理论,都是在这个基石上构筑起来的。《原道》篇在经学玄学化
的文化背景下确立的“文原于道”观,为这一理论体系提供了本体论根据。使
得儒家的“圣人”沿本体的“道”所垂之文,不仅具有社会功利性的一面,并
且具有“道”自然垂文之美的一方面。表明了刘勰既注重文学的功利性,又注
重文学的审美特征的文学理想。《宗经》论述的是刘勰文学理想的主要内容, 他
从《五经》中探索出了一系列创作规范、评价标准及文体渊源,认为《五经》无
论在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与语言风格的多样性上,都是不
可企及然又是极其值得学****的典范。《征圣》是在《宗经》的框架下论述其文
学理想形成的主体要求,即:“因内符外”。《正纬》和《辨骚》篇有一个共同
点,它们都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立论的。所谓“正纬”就是使纬书的性质和功
用在人们的认识里得以归正,针对纬书“事丰”“辞富”的特点,提示作家在创
作时要酌取纬书的有益因素以资文用,这就把《正纬》篇的主旨转到了为文上来
了。《辨骚》篇题名“辨骚”,所辨的乃是楚辞与经典的异同,其归结点落实到
总结楚辞对《诗经》发展创新的创作经验上。在刘勰的眼里, 《诗经》在文学
源头上具有典范意义,但要总结文学创作的规律,《楚辞》更具有典范性。因为
《楚辞》不仅符合刘勰“文原于道”观文学具有的社会功利性的方面,更突出
了其自然美的特征。表现了刘勰的文学观由传统儒家的政教观自然地向文学审
美的过渡
至此,《文心雕龙》以“文原于道”确立的艺术理想为总纲,统领全书, 构
筑了一个完满的文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文原于道,文学的功利性,文学的审美观
3
Abstract

The book of Wen Xin Diao Long written by Liu Xie is a summary to the
artistic theory of ontology formalization and the esthetic
“the key position of the article”(“文之枢纽”) ,“Yuandao”
(《原道》)、“Zhengsheng”(《征圣》)、“Zongjing”(《宗经》)、“Zhengwei”
(《正纬》)and “Biansao”(《辨骚》), is guiding principle of the book
which has the controlling the book.
As the first paper ,“YuanDao”(《原道》) is the theory cornerstone
of the guiding principle. The theory about “ZhengSheng”(《征圣》) and
“ZongJing”(《宗经》),even it of the entire book is based on this
theory “The ontology of pattern is the Tao”(文原于
道)in “YanDao” has its roots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mixture of the
Confucian school and the Taoist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