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 - 2 - 页
桥梁、涵洞
1 桥梁设计原则
桥梁设计的一般规定
1. 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特大桥、大桥桥位应选择在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
中桥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路桥应综合考虑。一方面从整个路线或路线网的观点上看,要避免或减少因车辆绕道而增加的运输费用;另一方面从桥梁本身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出发,应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河面较窄、地质良好、冲刷较少的河段上,以降低造价和养护费用,并防止因冲刷过大而发生桥梁倒塌的危险。此外,一般应尽量避免桥梁及河流斜交,以避免增加桥梁长度而提高造价。
小桥涵的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当遇到不利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不应因此而改变线路。
桥位不宜选择在河汊、沙洲、古河道、急弯、汇合口、港口作业区及易形成流冰、流木阻塞的河段以及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的河段。
2. 桥梁纵轴线宜及洪水位主流流向正交。对通航河流上的桥梁,其墩台沿水流方向的轴线应及最高通航水位时的水流方向一致。当斜交不可避免时,交角不宜大于5°;当交角大于5°时,宜增加通航孔净宽。
第 - 2 - 页
3. 为保证桥位附近水流顺畅,河槽、河岸不发生严重变形,必要时可在桥梁上下游修建调治构造物。
调治构造物形式及其布置应根据河流性质、地形、地质、河滩水流情况以及通航要求、桥头引道、水利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非淹没式调治构造物的顶面,,必要时尚应考虑雍水高度、波浪爬高、斜水流局部冲高、河床淤积等影响。
允许淹没的调治构造物的顶面应高出常水位。
单边河滩流量不超过总流量的15%或双边河滩流量不超过25%时,可不设导流堤。
二级公路的特大桥及三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一遇冲刷的情况下,可提高一级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2 桥梁总体设计
桥梁平面设计
桥梁平面设计包括平面线形布置及桥面宽度确定。
平面线形
二级及以下公路小桥涵平面布置应服从路线整体线形设计要求,桥梁平面线形必须及桥头引道平面线形相配合。通航河流上桥梁平面线形宜采用大半径曲线(一般宜采用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的4~8倍),以便于桥上平纵组合,降低桥头引道的高度。且要求桥墩(台)沿水流方向的轴线及通航水位水流方向一致,必须斜交时,交角不宜大于
第 - 3 - 页
5°。
山区公路桥涵平面布置服从路线整体线形设计要求,可以减少展线长度、大大节省工程量。
平原地区二级及以下公路特大桥、大桥、中桥平面线形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桥路综合考虑,尽量将桥轴线保持为直线。
桥面宽度
桥面净空:桥梁人行道、行车道上符合公路建筑限界,保证行车安全的最小空间。
桥面净宽:是指桥梁建筑限界的横向宽度,它包括行车道宽度和侧向宽度()之和。上承式桥梁桥面净空的净高没有限制,故桥面净空即指桥面净宽。
桥面宽度:是指桥面宽度及护栏(栏杆、缘石、安全带等)宽度及护栏外侧宽度之和
平微区二级路上的特大桥及大桥等造价较高的桥梁,其侧向宽度可适当减小。
城镇附件桥梁桥面宽度可适当加宽,必须设置人行道或非机动车道时,应计入建筑限界范围内。,。非机动车道宽度为1~。
桥梁纵断面设计
桥梁纵断面设计包括桥梁长度和孔径的确定、桥梁配跨、桥下净空及桥面中心线标高的确定、桥梁及引道纵坡设计等内容。
第 - 4 - 页
桥梁长度和孔径的确定
1. 桥梁长度和孔径的影响因素很多,需要结合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经过多方面协商后确定。。
桥梁长度和孔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响情况
水文计算
设计洪水频率
二级路特大、大中桥1/100,小桥涵1/50
三级路特大桥1/100、大中桥1/100,小桥涵1/50
墩台稳定
总冲刷深度包括:
(调查分析)
2.一般冲刷(分粘性土、非粘性土;河滩、河槽)
3.局部冲刷(分确定、桥台……
通航或漂浮物
1.通航河流梁底高程应保证桥下净空符合通航标准;
2.不通航河流梁底高程应保证漂浮物顺畅通过桥孔
地形地物
峡谷平原
山区河流一般不宜压缩河床,平原区宽浅河流一般允许压缩河床
障碍物
桥梁所跨越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