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或 1-3 题。
不知怎地我们便都笑了起来, 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 他眼睛还是那样, 然而奇怪,只这几年,头上却有了白发了,但也许本来就有,我先前没有留心到。他
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他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
非常相熟了。 我们醉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疯话, 连母亲偶然听到了也发笑。 一天
我忽而记起在东京开同乡会时的旧事,便问他:——
“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你还不知道?我一向就讨厌你的,——不但我,我们。 ” “你那时之前,早知道我是谁么?”
“怎么不知道。 我们到横滨, 来接的不就是子英和你么?你看不起我们, 摇摇头,你自己还记得么?”
1.“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句中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事情的经过。(3 分)
范爱农的老师被害, 同乡会的学生主张发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清政府, 写文章悼念。但是范爱农反对。 “我们”认为他冷酷,懦弱。
2.鲁迅其实有两次“摇摇头” ,他两次摇头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原著简要回答。(4 分)
第一次是因为关吏从范爱农等人的行李中翻出绣花弓鞋, 鲁迅觉得有损国体。
第二次是因为火车上让座, “雍容揖让”分出尊卑,鲁迅觉得显得封建。
3.作者开篇从和范爱农的矛盾冲突写起,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 分)
用了先抑后扬的写法,内容上通过写一开始的矛盾冲突到后文的和解结交,既突出了范爱农的人物形象,又写出了鲁迅对范爱农的真挚情感。结构上前后呼应,使情节跌宕起伏,更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