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3).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3).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13).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 13) 书中瑰宝——林散之草书代表作《自作诗论书绝句》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 大草《自作诗论书绝句》先后 8次著录,是林散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代表作,是研究林散之草书的范本。极度奔放、圆劲浑厚、流畅柔韧的线条如同万岁枯藤,凝重盘郁,奇险峻拔,展现出神奇的飞动之美和刚健之美。这幅作品创作于 1977 年,立轴,尺寸为 96×34 ㎝,约 3 平方尺。落款散耳,印有“林散之印”(白文)、“大年”(朱文) 。双款,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十品。作品正文内容是: 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不自吝,搅翻池水便钟王。林散之先生认为,线条在草书创作中十分重要, 要中锋用笔,只有中锋用笔,线条才能直,尤其弯曲的时候要写得直。“意到圆时更觉方”,就是说线条圆中带方,方中有圆。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反复研****搅翻池水,把一池水写光,才能成为像钟繇、王羲之这样的书法大家。林散之一生把学****古人的书法作为做学问的基础,活到老学到老。64岁临《颜真卿书李玄靖碑》,67岁临《礼器碑》,68岁临《石门颂》,72 岁临《孔宙碑》,75岁临《熹平残石》,76岁临《淳化阁帖王羲之书》,77岁临《孙过庭书谱》。林老在《自序》中十分感慨地写道:“伏案惊心六十秋,未能名世竟残休,情犹不死手中笔,三指悬钩尚苦求。”他还对学生陈慎之说:“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怀素在木板上练字,把板都写穿了,可见苦练的程度。也正是如此,千年不倒。”大草《自作诗论书绝句》,中锋放笔,疾涩方圆, 游丝连绵,奔放潇洒,流畅的线条极具动感、力感, 又似万岁枯藤,展现出神奇的飞动之美和刚健之美。正文一共 28个字,有13个字相连,开头的“笔从曲”三个字是连笔,一次书写完毕。“笔”字的中间一长竖和最后的两短横,写得像金龙绕玉柱,龙头向上,龙身环绕,紧紧锁住高高的玉柱,龙尾顺势抛出,构成了“从”字的第一画。当笔锋几经翻转之后,写出了“从”字,最后一笔又若断似连地缠绕出“曲”字的每一画。“笔”字有虚有实,以实为主,“从”字虚实相生,以虚为主。线条多为“飞白”,层次丰富而有动感。“曲”字以实为主,形体休长,线条多折,以示其“曲”是弯弯曲曲,曲径通幽。“曲”字的多个转折之处,奇险峻拔,圆劲浑厚,可断金玉,是“折钗股”的笔法。“觉”、“池”、“耳”的最后一笔,是“锥画沙”的笔法,劲健有力,更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感,还有“屋漏痕”的线条,在林老的作品中也有体现。请看第一行第四个字是“处”,林老对这个字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所占的位置特别大,和后面“直意到”三个字所占的位置差不多。如果不注意很容易把“处”字看作是两个字。“处”与“直意到”是大小结合。除此,作品中还有疏密相合,轻重相错,欹正相济,黑白相间,浓淡相依。所以说这件草书作品的章法是“雨夹雪”。下着小雨又夹着大雪,令人眼花缭乱。片片雪花随着微风飘荡,上下连延,左右顾盼,是那么无序, 无序中又是有序,这就是不断地动,不停地变。细看作品,每个字静静地躺在宣纸上,正是因为“雨夹雪”的艺术效果,正是因为组合的魅力,整幅作品变得满纸飞动,生机盎然。大草《自作诗论书绝句》是林老为陈慎之先生专门创作的。陈慎之,著名书法家,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擅长楷书。陈慎之是林散之的学生,林老一生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