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肢麻木上肢的问题与颈椎病有关。上肢麻木为颈椎病的主要表现之一。颈椎病是指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 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所引起的临床表现。此病多见于 40 岁以上患者。上肢麻木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颈椎病发病机理: 1 、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2 、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3 、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4 、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上肢麻木应该如何诊断? 主要表现为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肌肉萎缩、严重者双下肢痉挛、行走困难, 甚至四肢麻痹,大小便障碍,出现偏瘫。本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或颈肩综合症。多发在中老年人,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颈椎病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象检查, 但在条件许可时,借用一些辅助方法,可对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及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如奎根氏试验、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颈椎静脉造影等。奎根氏试验即通过腰 4~5 穿刺达椎管内珠网膜下腔而测定脑脊液的压力来断定有无梗阻。也可以从脑脊液生化检查中根据其蛋白量的升高来推断其梗阻程度,了解脊髓受压情况, 从而有助于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脊髓造影, 是向椎管内注入碘制剂或空气来进行脊髓造影。它有助于对椎管及椎管内各种疾患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如脊髓本身疾病、肿瘤、颈椎病所致的脊髓受压及椎管测量等。还可以明确脊髓受压部位与范围。但由于椎管穿刺本身可引起一系列副作用, 使用造影剂可出现各种反应, 具有一定危险性, 临床要从严掌握。椎动脉造影是通过椎动脉、锁骨下动脉, 进行穿刺造影, 或者切开肱动脉或股动脉进行插管造影。主要用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减压术前的常规检查,可确定施术部位及范围。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是根据病情挑选直接向颈髓供血的动脉注入适量造影剂, 根据其造影结果可确定肿瘤部位, 诊断脊髓血管畸形、脊髓缺血、椎体后缘致压物等。颈椎静脉造影即将造影剂由胸锁乳突肌内缘直接注入椎体内, 通过静脉回流, 显示出椎外静脉和椎内静脉的形态和流速等变化,据此推断椎管内外病变情况,对颈椎病合并脊髓症状者尤为适用。上肢麻木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 、须与上颈段椎间盘综合征鉴别的病症:枕寰关节和寰枢关节扭伤或半脱位常可引起与上颈段椎间盘综合征相同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较小,或有或无损伤史,常诉严重颈痛, 向一侧头皮放射, 可至额部。颈项僵硬, 椎旁肌痉挛, 不能点头转颈, 常呈斜颈畸形。椎旁肌和“风池穴”处有压痛, 但无上肢疼痛和体征。X 线摄片正常, 或从张口位中见到寰枢关节半脱位。这些征象常见于“落枕”,在儿童则为颈椎自发性半脱位。所谓“落枕”是上颈段因睡眠姿势不佳, 而发生的半脱位或关节扭伤所引起的椎旁肌痉挛。但在中年以后, 尤其对累发性“落枕”,应怀疑上颈段椎间盘退变。 2 、须与脊髓型颈椎病鉴别的病症:需要鉴别的病症很多,有的可从 X 线摄片上鉴别, 例如颈椎或枕骨部的先天性畸形、颈椎骨折脱位、自发性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