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归园田居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86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归园田居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上传人:蓝天 2021/12/17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归园田居教学实录及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归园田居》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师用幻灯片打出《归去来兮辞》全文。上课后,先让学生回顾《归去来兮辞》全文,反 复朗读,读出情感,明确它是将“归”之作,表达的是激动、兴奋、憧憬之情。再读《归园田 居》(其一),由学生自己参照注释默读。)
师:陶渊明的诗很平易,似乎人人都能读懂。上节课我们将《归园田居》(其一)与《归去 来兮辞》和《归园田居》(其三)作了大致的比较,这节课我们再来细细赏读这篇课文。大 家觉得这首诗好不好?
生:好。
师:请具体说说。
生:我觉得好,但具体我也说不上来。(其他学生笑)
师:记得《隋唐演义》里有这样一段,说程咬金和秦琼一同出去闲逛,见景致极佳,秦琼啧 啧赞叹并朗声吟咏;而程咬金也赞不绝口道:“美,真美!啊 真美!就是美啊就是美!"
(全班大笑)
(课堂上适宜的调侃有时是很好的“催化剂”。)
师:程咬金是个粗人,见到美景只会说一个“好”字“美”字。大家觉得陶渊明的这首诗很好, 那么具体好在哪里呢?希望同学们能从诗歌本身入手,切入意象,体会其意境之美、情感之 美。
师:谁先来说说?大家看这首诗,教材编者把它分成几节?
(提出这个问题,目的是适当降低难度,进一步给予提示。)
生:三节。
师:其实古诗一般是不分节的,课文这样编排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大家能不能看出编排的 意图?
生:第二节写景。
师:那么一、三节呢?
生:抒情。
师:对,一、二节是较为直接的抒情。好,现在我们继续赏析这首诗,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感 受。
生:我觉得第二节像放电影一样,不同的镜头一个接一个地放过去。
师:说得很好啊,你觉得画面有什么特点,给你什么感觉?
生:好像是平静的。
师:平静?大家觉得应该是 (略停顿,与学生一起说)“宁静”。
生:我想谈一谈“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师:(有些意外)哦?可以呀。
(允许学生在课堂目标内自由发言,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
生:“虚室”“余闲”写出了诗人生活的清贫,而“无尘杂”体现了诗人安贫乐道、一尘不染的性 格,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师:这位同学是从诗人的性情方面来谈的,谈得不错!
生:(不太自信)我觉得 陶渊明诗里 字里行间透露出朴素的感情 似乎
就是那种 归隐生活的宁静安闲的体现。
师:(点头表示肯定)唔,请坐。
生:我感觉到文章字字句句都与作者的心情联系起来了。
师:比如说
生:比如第二节的写景,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那种身处佳境,在一种幽静的环境中的欣慰、喜 悦。再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冲破枷锁获得自由的愉悦感。
师:很好。已经在试着去接近作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当时的心情了。
生:我觉得陶渊明在写这首诗时,并没有真正开始他的田园生活。
师:哦?怎么说?
生:我觉得这首诗是他在脱离***后,展望田园生活的一种心境的体现。像第二节中他所构 造的田园生活,都是相当自然、宁静、和谐的,很有一种诗意的美丽,根本没有农人的那些 艰苦与辛酸。
师:(频频点头)讲得有道理。
生:还有。我觉得《归园田居》(其二)确实应该是在《归园田居》(其一)之后写的。《归 园田居》(其一)中对田园生活还保持在想像阶段,比较虚,如“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二句;而《归园由居》(其三)中已尝到山园生活的真实味道,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