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一、元代
(一)元杂剧的体制
1、剧本结构:一本四折,或加楔子,结尾有“题目正名”
2、动作:称为“科”(范,介)
3、宾白:分为韵白和散白;带白,旁白等 (“背云”)
4、演唱:旦本戏,末本戏3、宾白:分为韵白和散白;带白,旁白等 (“背云”)
今人按内容分为:爱情婚姻剧,神仙道化剧,社会剧,历史剧,公案剧等几种
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 白朴《墙头马上》、 王实甫《西厢记》、 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郑光祖、 白朴(或者“关马正王”)
(二)白朴戏剧
1、白朴《墙头马上》来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墙头马上》李千金人物分析:
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
要求及时婚嫁的合理性
将婚姻自主看作是人生的权益
维护人格的尊严,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故事演变:唐代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白居易的诗歌《长恨歌》
剧本主题特色:
爱情主人公是帝王与妃子,充分写出了一个“特例”,唐明皇与杨贵妃确有诚挚的爱情,作者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赞美。
二人的爱情为国家带来了灾难,是其自身的爱情也成为一场悲剧。因此,《梧桐雨》的爱情主题,就有了历史性、政治性的双重内涵,《梧桐雨》虽不是历史剧,却具有历史教训的意义。
(三)马致远 别名“曲状元”、“马神仙”
《汉宫秋》又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剧本的再创作:
1,、故事背景作了变化。
昭君出塞是被迫的,而且是在与汉元帝有了深刻的恋情之后被迫与心上人分别出塞而和亲,加重了剧本的悲剧气氛。
将传统故事中的普通画工毛延寿改动为中大夫。
剧本写王昭君并未进入匈奴地界,而是再番汉交界处留下汉家衣服,举酒南浇后投水自尽。
纪君祥《赵氏孤儿》 历史来源:司马迁《》
思想价值:在邪恶当道,权奸横行的时代,呼唤正义,讴歌为正义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 具有反元复宋的民族意识。
2、艺术价值:谱写了一步壮烈的历史悲剧。心理刻画很成功。元杂剧中最优秀的历史剧之一,它是第一个传入欧洲的中》
1、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会真记》 (《莺莺传》)
2
2、《董西厢》比起《莺莺传》有下列进步:
(1)改造了《莺莺传》的故事情节和悲剧结局。
(2)加强了人物形象,改变了人物性格。
(3)主题思想上,批判了男子“始乱终弃”的特权思想和“女人是祸水”的陈腐滥调,肯定了婚姻自主的正当性,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六幻西厢”:幻因——唐 元稹《会真记》 扌刍幻——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剧幻——元 王实甫《西厢记》 赓(续)幻——关汉卿《续西厢记》一卷
更幻——明 李日华《南调西厢记》 幻住——明 陆采《陆天池西厢记》
《六幻西厢》是一个戏曲剧本总集。明代崇祯年间吴兴人闵齐伋(遇五)编,崇祯十三年刻书。
《王西厢》成就:
(1)把叙事体的讲唱文学改造成代言体的大杂剧形式。
(2)人物形象上性格更鲜明。
(3)主题思想上,《董》中崔张二人功名心都很重,而《王》中两人有重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