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5,05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916581885 2021/12/18 文件大小:4.9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LT
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提纲
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名词解释
二、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分析
①从经济体制方面而言
②从消费者方面而言
③从市场监管而言
④从企业方面而言
三、针对此类现象的应对措施
①消费者应该怎样做
②企业应该怎样做
③政府应该怎样做
四、参考文献
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假冒伪劣产品在国际上被视为是“仅次于贩毒的世界第二大公害”,而中国目前已成了全球最大的假冒伪劣的产地,所以假冒伪劣被认为是当前中国最大的社会问题,其危害巨大。因而,认真分析假冒伪劣的成因并提出整治的对策,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厂名、厂址、商标、产品名称、产品标识等从而使客户、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就是被假冒的产品。伪劣产品是指质量低劣或者失去使用性能的产品。假冒伪劣从形式上看,主要是假冒名牌产品,假冒大厂产品,以劣充优,以假充真。假冒伪劣从类别上看,主要是家电、烟、酒、服装、鞋帽、保健品、药品、食品、化妆品等居多,囊括了消费者的衣食住行用,并且这些大多是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其潜在的问题令人堪忧。
假冒伪劣产品会在市场上如此盛行那它的成因又是什么呢?下面主要从经济体制、市场监管、企业和消费者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就经济体制而言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市场秩序尚不够规范,市场资源配置存在其无法避免的属性——自发性、滞后性、盲目性。就市场监管而言监管体制还不够健全。在此制度环境下,制售假卖伪劣商品,既能获得巨额利润又不会冒太大风险,不法商人必然会选择“只要能在市场中蒙混过去,便会把沙子掺进食糖中”。当失信的轻微代价面对的是暴力的巨大诱惑
靠法律讨回自己的公道,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让制假售假者得到应有的惩罚。
就经济体制而言则应:
制定政府法规,铲除地方保护
一是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对现行法规进行完善,使之更严密,更具操作性;为各级打假机构配备人员、工具,增加经费投入;对个别执法人员的渎职行为,必须严惩不贷。二是强化市场监管。通过市场监管,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格局,保护消费者和合法经营者的根本利益;加强对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管理;要定期不定期的对商场市场的产品进行检查,已将查处假冒伪劣商品对其进行没收和相应的处罚;整顿广告市场,清理虚假广告。三是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的责任,铲除地方保护主义。理顺执法体制,整合执法资源,形成执法合力。对地方保护主义者视其情节轻重,可追究其行政责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