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试析古诗词音韵美的构成.docx

格式:docx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析古诗词音韵美的构成.docx

上传人:changjinlai 2021/12/18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析古诗词音韵美的构成.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析古诗词音韵美的构成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一首诗,一篇文,一席话,都 是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声音符号,文字只不过是语音的书面形式而已。读者通 过默读或朗读,受到感染和熏陶。优秀的诗词作品,读起来抑扬顿挫,听起来韵 味无穷,这是因为它具备了音韵之美。
我国的古典诗词,素有讲究音韵美的优良传统。在先秦时代就出现了像 《诗 经》、《楚辞》这样内容丰富、韵律谐和的作品。《诗经》以四言为主,用韵形 式多样而不杂乱;《楚辞》代表了战国后期南方诗歌的格式,已具有六、七言的 句式了,并常带有“兮”字。先秦的诗歌中,韵字平仄分押的情况普遍存在,但 平仄还没有构成诗句的固定格式。到了魏晋时代,诗人们从历代的诗歌创作中, 发现了平仄交错构成音韵美的艺术手法, 并吸收它来进行创作,推动着诗歌向格 律化方向发展。到了唐代,近体诗的出现,把诗歌的音韵美推向了高峰。唐以后 的宋词和元曲,也是唐代诗歌音韵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构成音韵的方法丰富多彩, 押韵、平仄、句式、对偶、语调、回旋、重叠等,都可以增加语言的音韵美。本 文将结合一些具体例子从韵律、声律、对仗、句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韵律。用韵是文学语言的重要表现手段,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我 国是诗的国度,在诗词音韵美的创造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诗词中所谓的韵, 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1]。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 到同一位置上,这种同韵部字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 构成了声音的回环之美,使 作品声韵谐和,也方便记忆。
(一)诗的押韵
押韵是构成一首诗的主要因素,不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都要求押韵, 没有韵就不能成诗。
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双句用韵,一韵到底;旬旬 用韵,一韵到底;转韵;通韵。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展现了上古 社会的历史风貌,并具有崇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在语言方面具有鲜明的音韵美。
《诗经》用韵非常普遍而又灵活、协调。据粗略统计,在 305篇诗中,只有《周 颂》中的七篇祭祀诗没有用韵,其他则篇篇用韵。用韵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句 未用韵、句中用韵、一章中一韵到底、逐句押韵、隔句押韵。如:
《秦风・兼葭》第一章:“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 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便是一韵到底的。
《魏风・硕鼠》第一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 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爱得我所。”是逐句押韵。
近体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音韵美的最高成就, 其韵律已经模式化了,也比 较简明,值得注意的有四点:(1)偶旬旬末必须用韵,称为“韵脚”,奇句(除 首句外)不用韵。(2)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3)必须一韵到底,不能转 韵,不许出韵。(4)绝大多数都用平声韵(极少数用仄声韵)。
如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阂送青来。
这首诗的首句入韵,押平声韵。这里的“苔”、“栽”、“来”押韵(押 ai韵),它们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从而造成一种和谐和回环的音韵之美,
使作品读来朗朗上口(第三句的“绕”字不押韵,这是符合诗歌格律要求的)。
(二)词的押韵
词的用韵比较复杂, 不同的词调对韵有不同的规定, 有押平韵的, 也有押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