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浅谈结构与用笔.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谈结构与用笔.doc

上传人:w8888u 2021/12/18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谈结构与用笔.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谈结构与用笔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寒山帚谈》为明代赵宧光所撰写的一部全面论述书法的重要书法文献,具有中药的书法史学价值和书法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对赵宧光的生平进行了简略的说明,其次对《寒山帚谈-格调》中的结构和用笔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赵宧光 《寒山帚谈》 结构与用笔
  赵宧光(1559-1625),字水臣,号广平,别号凡夫。赵宧光之子赵均在《先考凡夫府君行实》中云其父别号“凡夫”:先君名颐光,考之字书,以颐字有合于声,未合于义,遂更颐为宧。字水臣,号广平,别号凡夫。”太仓人。明著名文字学家和书法家,“所著书凡数十种,尤专精字学,《说文长笺》,其所独能。”
  赵宧光是晚明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和书法家,赵宧光将书写草书的方法应用到篆书上,创造了“草篆”。草篆的发明展示了晚明书法发展的两条重要脉络。一方面,把草书的方法施于篆书这种日常书写中较少使用的字体,反应了人们对书写古代字逐渐增长的兴趣,并以此作为标新立异的资源。另一方面,这种将草书激发运用于篆书的史无前例之举,亦反映了晚明书法家打破了字体的界限,不循常规来追求艺术上的革新。
  赵宧光的《寒山帚谈》是一部多角度、全方位系统论述书法的理论著作,所述大体为他自己关于书法的见解,所谓补“古人之未发”。由于作者的古文字学功底和擅长篆书,所以对于书法的观照,亦有其明顯的特征。《寒山帚谈》全书共两卷,上卷有《权舆》论十五种书体,《格调》论笔法结构,《学力》论字功书法,《临仿》言学力粗积,实即前篇之余绪,下卷有《用材》论笔墨纸砚,《评鉴》论辨识之深浅,《法书》论古法帖,《了义》论书家秘谛。书后有《拾遗》一卷和《金石林甲乙表及绪论》一卷。
  “格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论诗的一种品评方式,格调,即体格声调,最早的解释包括思想内容和声律形式两方面,到明代前后七子,把格调作为一个决定性环节来构成他们的诗歌理论。《寒山帚谈》中有专节谈论“格调”:
  夫物有格调:文章以体制为格,音响为调;文字以体法为格,,则时俗;调不韵,则犷野。故籀鼓斯碑,鼎彝铭识,若锺之隶、索之章、张之草、王之行、虞欧之真楷,皆上格也。若葳锋运肘,波折顾盼,画之平,竖之正,点之活,钩之和,撇拂之相生,挑剔之相顾,皆逸调也。
  作字三法: 一用笔,二结构,三知趋向。用笔欲其有起止,无圭角,结构欲其有节奏,无斧凿,趋向欲其有规矩,无固执 。
  其中赵宧光云:“作字三法:一用笔,二结构,三知趋向。”赵氏把三者并列提出,说明其三者的地位是等同的。赵宧光论书的特点之一是强调结构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作为其见解的重要根基,支撑其书法理论框架。
  赵氏认为用笔和结构是相互关联的:
  凡用笔如聚材,结构如堂构;用笔如树,结构如林;用笔为体,结构为用:用笔如貌,结构如容;用笔为情,结构为性;用笔如皮肤,结构如筋骨;用笔如四肢百骸,结构如全体形貌;用笔如三十二相,结构如八十随好;用笔如饮食,结构如衣裳;用笔如善书,结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