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版
1
凡 例
《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4年版),简称《规范》,是以安徽省中药饮片加工炮制经验为主,在《安徽省中药炮制规范》(1980年版)的基础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简称《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安徽中药志》、《中华本草》等有关文献资料,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修订编写而成。经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施行,是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的技术规范。
一、本《规范》由正文、附录、索引、彩图四部分组成,共收载中药847种。正文按药用部位分为11类,分别为:矿物类、藻菌地衣类、根与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全草类、孢子与花类、果实与种子类、树脂、加工品及其它类、动物类。各类药材依照物种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编排。附录中附有炮制目的、炮制通则、炮制辅料、检定通则及部分检验方法等。索引包括“中文品名索引”、“汉语拼音索引”、“原植物及动物拉丁名索引”。彩图收载了50幅有代表意义的品种。
二、本《规范》收载各品种项下分别叙述品名、来源、采收与加工、炮制、成品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处方应付、注意事项、贮藏等项。
品名 品名包括中文正名、汉语拼音和药材拉丁名。一般采用《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或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发的《中药材标准》第一册使用的法定名称。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的品种,使用全省通用名称。
来源 记载了动植物中药的科名、属名、种名、拉丁学名及药用部位;矿物药规定了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
采收与加工 记述了采收季节,采集时简单的产地加工,主要是净制工作。
炮制 记述了有代表性的常用炮制方法的操作要点及基本要求。中药材的各种炮制方法,在附录炮制通则中已作较详细地介绍,故在每种中药材项下,未加叙述,以免重复。
成品性状 系指经炮制后的净制品、切制品和炮炙品的性状。主要根据传统鉴别经验,以外观性状、颜色、质地、气味等鉴别为主,同一品种中的不同炮制品均分别叙述。
鉴别 系指部分中药饮片的理化反应、薄层色谱等鉴别。主要鉴定其所含某种或某类化学成分。无理化、薄层鉴别方法者,则酌收药材粉末显微鉴别,多为药典法定方法。
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版
2
检查 系指检查部分中药饮片中含有并需要控制的物质,多为药典法定方法。对部分品种的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杂质等,在检查项下作出了具体规定,以利于控制质量。
浸出物及含量测定 系指部分中药饮片中一类成分或某一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及限量范围。
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 主要按中医理论,参考有关文献及中医临床实践经验,用中医术语叙述。凡炮制前后功能与主治有区别的品种,尽量分述。
用法与用量 除另有规定外均指水煎内服,用量指成人一日常用剂量,必要时可根据医疗需要酌情增减。
处方应付 除列举该药的正名、炮制品名外,还列入了一些处方常用名,凡同名异物易混淆的名称不予列入。力求做到一药一名,以明确应配要求。
注意事项 系指炮制品应用中的主要配伍禁忌、用药禁忌、毒副作用及有关规定等。
贮藏 系指中药饮片贮藏与保管的基本要求,除矿物药应置干燥洁净处不作具体规定外,一般以下列名词表示: “避光” 系指用不透光的容器包装;“密闭” 系指容器密闭,以免尘土及异物混入;“密封” 系指容器密封,以防风化、吸潮、挥发或异物污染;“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
三、本《规范》的计量单位采用公制。其常用符号和单位换算如下:
长度 米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1m=102cm=103mm=106μm
体积 升L、毫升ml、微升μl,1L=103ml=106μl
质(重)量 千克kg、克g、毫克mg,1kg=103g=106mg
四、中药饮片炮制用水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清洁水。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检验用水、试剂、试药、对照品等,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执行。
五、未尽事宜,均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有关规定执行。
目 录
矿物类
食盐
咸秋石
大青盐
紫硇砂
芒硝
玄明粉
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5版
13
硼砂
滑石
阳起石
阴起石
青礞石
金礞石
石膏
寒水石
钟乳石
鹅管石
花蕊石
龙骨
龙齿
石燕
紫石英
白矾
赤石脂
云母
伏龙肝
白石英
浮石
麦饭石
玛瑙
无名异
赭石
磁石
自然铜
蛇含石
禹余粮
绿矾
铜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