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9).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9).doc

上传人:fy5186fy 2016/7/28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29).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王罡:林散之草书赏析( 29) 疏密有致——林散之草书精品《五言联不俗》赏析●林散之草书收藏家、林散之草书鉴赏家王罡赏析提要: 背景传奇,名人收藏,疏密有致,挪让得法,是林散之草书中的精品。作品相继两次著录, 双款精裱,品相十全。林散之出名之后,各种传说纷纷而来。有的见诸街头小报,有的网上流传,更多的是民间口头传说。传说之一: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当面向周恩来总理提出希望得到林散之的墨宝。周恩来不知道林散之其人,派人了解得知是江苏省国画院的画师,年事已高。周总理即命江苏省委厚待其人。于是,林散之名声大作。传说之二:郭沫若在南京小住,很多人请他写字,他一一婉言谢绝。他说:“南京有林散之在,我不敢写。”传说之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央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休息时客厅里坐了不少人。毛泽东、董必武、谢觉哉、郭沫若、赵朴初等人也在座。这时, 毛泽东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书法家,你们说说,能否排个名次,谁的书法最好? ”推来推去,谁也不肯首先开口。毛泽东说:“还是请郭老谈谈吧。”见主席点了名,郭沫若也不敢推辞,缓缓地排起了名次:“第一名应是林散之。他的狂草当代可数第一,堪称‘当代草圣’。第二名应是费新我,他不仅书法好,而且自从右手有残疾,改左手写字,练就一身真功夫,实在是难能可贵。”说到这里,毛泽东插话:“费新我身残志坚,以左手练书法,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更值得我们好好学****郭沫若接着说:“那第三名嘛,我看应是赵朴初,他的字非常秀气。”赵朴初连忙说:“我的书法不应排得这么高。我看郭老的书法应排上。”这就是流传一时的毛泽东主席请郭沫若为中国当代书法家排座次,林散之排第一的传说。“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这副《五言联不俗》是林散之先生在 1981 年创作的。尺寸为 95×23㎝×2,约6平方尺。落款散之, 印有“散之信玺”(朱文),“生在戊戌”(朱文)。水墨纸本,生宣纸,长锋羊毫笔,宿墨。裱工精细,品相九五。林散之对这幅作品十分满意, 1985 年12 月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林散之书法选集》,先生特地将这副对联收入其中。林散之次子林长庚教授说:“这种内容的作品,我父亲写得比较多。”查看有关书法集和资料,的确如此。不仅写得多,而且时间跨度大,风格又各不相同。江苏省国画院有一副,写得很精,是林老晚年创作的, 2000 年7 月收入《林散之书法精品集》。但是,与这副相比,此联更为精妙。草书《五言联不俗》的特点是布局疏密有致。对联虽然只有 10 个字,却字字有疏密。疏中寓密,密中有疏,疏密结合,疏密有致。如“骨”字是上疏下密,“情”字是上密下疏,“俗”字是左疏右密,“即”字是左密右疏,“多”字是上下密中间疏。“佛”字三竖粗细不一,中间一竖粗而短,是“佛”字的重心之所在。右边一竖是长而粗,十分有力,是“佛”字的支柱。“情”字中的“青”上重下轻,上部所有的重量全部压在一根既细又弯的弧线上,显得又惊又险,但是由于下面“点”的沉重和细线的坚挺,将“青”的上半部稳稳地托起。翻开林老的书法集,像这种疏密有致的布白到处可见,看上去像匠心所致,其实是自然天成,这也是林散之草书功力深厚,下笔得心应手的具体体现。关于草书《五言联不俗》的背景,这里也有一个传说,不过这个传说是真实的。赵朴初在南京和林散之见面,林散之耳朵不好,听不到声音,朴老用纸笔与林老进行“交谈”。朴老称赞:林老书法,举世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