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姜楼镇部分村庄的由来.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姜楼镇部分村庄的由来.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7/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姜楼镇部分村庄的由来.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唐家相传,清光绪年间(1875-1908 年) ,始祖唐增业,由今大年陈乡老唐家村迁居于此,建房种地,即成村落,故名新唐家。后梁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1644 年) ,始祖梁福、梁禄兄弟,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分前后各自立村,其弟梁禄立村于北,村名后梁小周相传, 明洪武年间(1368-1398 年), 始祖周祥, 由河北枣强县迁居于此, 立村周家, 因其小于邻村,故称小周。堤上宋相传,清康熙年间(1662-1722 年) ,始祖宋泰史,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立村宋家,因其地势低洼,为避水患,建有防水堤,故更名堤上宋。荆家相传, 明初, 荆桓, 由桓台县桓庄迁居于此, 以姓立村荆家, 因其紧靠车集村, 故又有车集荆家之称。安家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 年) ,有郭姓和安姓始祖( 名失传) ,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立村, 村以两姓称,名郭安庄。至清顺治年间(1644-1661 年) ,两姓各自立村,该村为安姓立,故名安家。车家集相传明朝时邕祖车永昌与其弟车永顺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定居,以姓立村车家。后因村中立有集市,遂更名车家集,集市已废,其村名仍沿用未变。家集相传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 年), 王姓始祖( 名失传) 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 以姓立村王家。后因村中设有集市,故改名王家集。北郭相传明洪武年间 91368-1398 年) ,郭姓和安姓始祖( 名失传) ,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以姓立村郭安庄。至清顺治年间(1644-1661) 年,两姓各自立村,此村为郭姓所立,故名郭家。楼子冯相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 年) 始祖冯上银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立村,因村旁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故名高柳树。在一次黄河决口时, 洪水漫村, 村人躲避于村中的楼上, 方免水患, 为纪念此事, 遂更名楼子冯。苏家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 年) ,始祖苏英云、苏英林兄弟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立村苏家。姜楼相传清康熙年间(1662-1722 年) 始祖姜元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立村姜家。至清末,外国神甫到此传播天主教,并建楼,设教堂,村名遂改称姜楼,亦称姜家楼。西韩口相传明朝崇祯年间(1628-1644 年) 始祖韩天兴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立村韩家,因村址在徒骇河一渡口处,亦称韩家口。后因黄河决口, 洪水从村中冲过, 一村被截为两段, 东段为东韩口, 该村为西段, 故名西韩口。东韩口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1644 年) 始祖韩天兴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立村韩家,因村址在徒骇河一渡口处,亦称韩家口。后因黄河决口, 洪水从村中冲过, 一村被截为两段, 西段为西韩口, 该村为东段, 故名东韩口。前梁相传明崇祯年间(1628-1644 年) 始祖梁福、梁禄兄弟由河北省枣强县迁于此,分前后各自立村,其兄梁福立村于南,村名前梁。萧圣庙相传唐朝时就有此村,村名梁家( 含义不详)。后来, 村中有人在航时落水, 危急中见远处有火光闪烁, 奋臂游至岸, 登岸见一神庙, 上写“萧圣庙”三字,此人以为是庙中之神搭救,在其得生回家后,也在村中建了一座“萧圣庙”, 以奉救难之神。由此,更村名为萧圣庙。王泗泉相传明永乐年间(1403-1424 年), 始祖王玉珍由河北省枣强县迁居于此, 立村青龙镇( 含义不详)。至明朝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