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木偶奇遇记》
The Disney animated film "the adventures of puppets" was adapted from the fairy tales of the Italy writer Carlo Kolodi , which was shown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1940. Generally , there are more or less adaptatio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fairy tales. The adaptation of movie is based on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 from the fairy tale of 1880 to the 1940 animation. What changes has Pinoche undergon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tale of puppet adventures from the view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values.
Keywords "The Adventures of Puppets" ; fairy tales and films ; views of education ; social values
教育观的变迁
从说教到身体力行
科洛迪笔下的《木偶奇遇记》中,不论是蟋蟀、还是百灵鸟
始终扮演的是一个说教者的角色, 比如木偶让蟋蟀走的时候它还 不忘告诉皮诺乔:“孩子不听父母的话,任意离开家,到头来绝
不会有好结果! 他们在这个世界上要倒霉, 迟早会后悔的。 ”“可
怜的小傻瓜! 如果你光想着玩的话, 长大了你就会成为一头十足
的蠢驴,大家都会耻笑你的,难道你愿意这样吗?” [1] 科洛迪 笔下的蟋蟀始终是扮演着一个成人, 是一个无时无刻都在对皮诺
乔进行说教、起教化作用的角色。同样,在迪士尼电影《木偶奇
遇记》中,蟋蟀也是一个教化者的角色,但迪士尼电影《木偶奇 遇记》 中蟋蟀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说教者, 更是皮诺乔“行动的良
心”, 是皮诺乔遇到困难时的帮助者。 比如在皮诺乔要去剧院当
演员的时候, 蟋蟀吉姆尼在说教无效之后, 紧跟着皮诺乔去了剧
院, 在看到皮诺乔成功之后又默默离开, 同时因为担心皮诺乔又
返回剧院找到皮诺乔, 看到皮诺乔被关在笼子里面后, 想尽办法
救他; 又如在欢乐岛上被皮诺乔的同伴羞辱之后生气的离开, 但
看到那些孩子变成驴子被贩卖时, 又急忙的寻找皮诺乔, 使他幸
免于难;最后,蟋蟀在得知杰佩托被大鲸鱼吞到肚子里时,和皮
诺乔一起去大海里寻找鲸鱼, 面对种种困难, 一直没有抛弃皮诺
乔,最终救出杰佩托,一家人终得团圆。
根据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理论, [2] 蟋
蟀扮演的是木偶皮诺乔道德上的“超我”, 在选择去学校和去剧
院两条途径中,皮诺乔遵循了“本我”,以快乐为原则,想要成
为演员。 而作为“良知”存在的蟋蟀不只是在口头上对皮诺乔进
行道德说教, 更是在行为上给予皮诺乔很大的帮助, 比如他想尽
各种办法想把皮诺乔从笼子里救出来,拯救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