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研究
 
 
钟汝达,云南省临沧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中学语文教研员,中小学高级教师,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中小学学科带头人。2006年被全国中语会评为“优秀教师”,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4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发表教学论文40余篇,参编教辅用书6本。
[摘 要]高一新生的作文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为提高高中起始阶段作文的教学质量,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策略,包括调整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实施作文专项训练、高度关注并不断改进作文教学。初中语文教师要为教学衔接做好奠基工作。
[关键词]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高初中衔接
高一新生作文普遍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很大一部分作文立意肤浅,有的偏离题意,甚至还有个别作文出现了多个主题;二是写作素材较少,有些学生不会围绕中心思想选择材料;三是布局谋篇意识不强,写作随意性大,存在段落设置不当、层次不清的情况,记叙文写作整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四不像
”作文;四是语言普遍缺乏表现力,个别作文病句较多;五是很多作文书写不规范,存在错别字,有的甚至错很多。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参与了一项市级课题“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策略研究”,所在课题组确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教学干预。一个学年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总结提炼了高初中作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一、调整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
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不能针对高一新生写作的实际开展作文训练。为此,课题组提出以下策略: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作文教学课程目标,结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及必修2“表达与交流”板块的写作训练内容,以及高一学生的写作现状,确定作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写作训练,即教材规定内容训练和补缺训练兼顾。
语文教师要在高一新生入学后通过数次写作了解学生作文的问题,结合教材,制定高一上学期作文教学计划,基本要求是:不降低要求,按必修1、必修2所编排的写作内容依次进行,确保高中三年作文训练的完整性;同时针对学生实际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训练——主要是作文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如能与教材所安排的记叙文、散文写作相融合,则不必再单独组织。一学期结束后,如果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得到解决或改善,高一下学期则可按高中语文必修3、必修4编排的写作内容开展训练,同时巩固已取得的成效;如果补缺训练效果不理想,则作文教学策略仍与上学期一样,兼顾教材规定内容训练和补缺训练。
对高中起始阶段作文教学内容作出调整势必会加大作文训练量,也会增加教师工作量,但这种“因学施教”的方法,可有效帮助学生克服对作文的恐惧,尽快提高写作能力,实现高初中作文教学的顺利衔接。
二、实施作文专项训练
高一新生作文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立意、积材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表达、书写与错别字五个方面,需要认真开展作文补缺训练。高一学年结束后对作文教学改进成效的调查显示,按以下方法组织作文专项训练,更具有针对性,更能有效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结合必修1“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写人要凸显个性”的写作训练内容,分别紧扣“触动心灵”“凸显个性”的要求,重在开展作文立意专项训练。在教学必修1和必修2的其他写作单元时,除按教材要求组织好相应写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