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8/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初中物理《力》教学设计.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唐县初中物理优秀教学设计案例评选课题: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课题: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第四节《力》(说明:学生课前利用学案提前预****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用示意图描述力。教学目标: ,感受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实验探究的意识。 ,归纳出力的三要素,保持对力现象的好奇,领略力现象的美妙与和谐;会画力的示意图,体会这种将抽象问题、复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的方法。 ,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使学生对自然有亲切感。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会画力的示意图。难点: 体会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领、探究、启发、讲解相结合。教学器材:橡皮泥、小钢球、弹簧、小车、磁铁等(上课前将器材分发给各小组)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探究新知一、力的概念同学们能用“力”组一些词吗?(学生自然能组很多与力有关的词)。物理上力的含义与汉语词组中力的含义有一定的区别,今天我们就研究物理学中“力”的含义。生: 做一做: 手推桌子;用力拉弹簧;用力捏橡皮泥;做直线运动的小钢球从磁铁旁边经过。想一想: (1)以上活动中谁对谁用了力? (学生能容易的回答此问题) (2)要有力的作用,必须得有几个物体? (学生容易发现需两个物体) (3)两个物体中,其中一个物体时施力物体, 另一个物体时受力物体,你能找出来吗?让学生回答。小组讨论: 根据我们对上面问题的研究,请同学们讨论归纳出力的概念。学生回答。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强调: (板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前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后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练一练: 判断下列说法:(1)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 用“力”组词, 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进入学****状态的同时,也为下面的教学做以铺垫。通过学生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亲身体会力的存在,再通过想一想、小组讨论分析归纳出力的初步概念。通过练一练, 加深学生对力二、力的作用效果三、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2)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利的作用。生: 做一做: 用力捏橡皮泥;用力拉弹簧。想一想: (1)橡皮泥、弹簧有什么变化? (学生易回答) (2)这说明力可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做一做: 让运动的小钢球从磁铁旁边经过,换用不同的方式多做几次。想一想: 小钢球的运动有何变化?找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钢球的运动方向、快慢发生了变化) (3)这说明力还可产生什么作用效果? 小组交流: 讨论归纳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学生回答。师: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强调: (板书)力的作用效果( 1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 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补充: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快慢的改变。练一练: (1)风儿吹弯了路旁的树苗是力改变了。(2)2007 年2月28日2时5 分, 5807 次列车途经珍珠泉附近时,大风造成十节车厢脱轨, 这说明了。生:想一想: 我们打开门时,应向哪个方向用力?拉那个位置比较省力?力大了容易开,还是力小了容易开? 让三名学生体验打开教室门。小组讨论: 影响打开门的效果有哪些?学生回答。师:( 板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