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诗仙李白在山东李白(公元 701 ~762 年),有“诗仙”之誉。据不完全统计,在李白传世的 980 余首诗文中,作于齐鲁或在他地所作但涉及齐鲁自然人文的诗文近 180 首(篇),约占其诗文总数的 18%,这些诗文极大地丰富了齐鲁文化宝库。开元廿四年(公元 736 年), 36岁的李白携妻女经中都(今汶上)至东鲁。次年,其子伯禽在东鲁出生;再次年,许氏夫人卒。天宝四年(公元 742 年),李白又在东鲁与一“鲁地妇人合”,后生子颇黎;直到乾元二年(公元 759 年),已年近 60岁的李白才将儿女迁往楚地, 这时,李白已在东鲁寄家长达 23年之久。东鲁何处对于李白曾寄家东鲁这一点,学术界是无太大争议的,因为对此李白在许多诗作中都有表述,如《寄东鲁二稚子》《送杨燕之东鲁》《赠武十七谔并序》。至于李白在东鲁的具体寄家地,过去人们一直都认为是“寓家任城(今济宁) ”。如清人朱骏声的《唐李白小传》一书中载,李白“已而去,之齐鲁,寓任城。”清人王琦在《李太白年谱》亦曰:“太白,之齐鲁,寓家任城。”以后的李白年谱与论著中涉及此问题的亦均袭此说。但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更多的人认为李白在东鲁的居家地点是兖州。西北大学安旗先生在《李白全集编年注释》一书中对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的注释中即指出:“沙丘, 在兖州城东门外,即李白寓家之地。”这种说法的根据还是李白自己的诗文。李白在《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一诗中,曾明确指出自己的寄家地在鲁中沙丘城:“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 1993 年泗河枯水季节,人们在兖州城东南一里许之泗河内出土一石碑,碑文中有“大齐河清三年( 564 )岁次实沉于沙丘东城之内”等文字,更是进一步证明了兖州在北齐时就有沙丘城之称,从而揭开了沙丘的具体地点之谜,为李白寓家兖州找到了最有力的证据。1994 年8月, 中国李白研究会在兖州召开“李白在山东”国际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一致认定兖州是李白在东鲁寓居之地。那么,李白为什么要迁家东鲁、而且一寄就是这么长时间呢?这是因为,当时李白有许多族亲在山东:其中六叔李在任城当县令,兄长在中都(今汶上)当县令,族弟李凝在单父(今单县)为主簿,从祖李之芳在济南任太守,近世族祖李辅在鲁郡(兖州)任都督,几个族弟(如李幼成、李令问等)当时也都在山东做事。李白到东鲁是投奔亲友,这一点看来不用怀疑。齐鲁游踪李白将家人安置在兖州后的 16年(公元 736-751 年)间,他或为访友,或为揽胜,几乎走遍了山东的名山大川、古祠胜迹,足迹所至相当于我省现在的四十余县。李白在齐鲁大地的游踪,从他的诗文中就可理出个大概。在开元二十四年,诗人在来东鲁的途中,第一次行经汶上,并作《五月东鲁行答汶上君》(“君”一作“翁”)一诗,“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鲁人重织作,机杼鸣帘栊。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此外,李白还作了《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一诗: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双鳃呀呷鳍鬣张,拨剌银盘欲飞去。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为君下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