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doc

格式:doc   大小:102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doc

上传人:Seiryu 2021/12/28 文件大小:1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今天看到了胡克禹先生的文章写得很好,特与大家分享。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性。研究事物与事物间的区别,就要十分重视研究它的特殊性。研究太极拳也是如此。中国的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赵堡六大门派,拳架风格各个门派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独特风格。陈式太极拳善用缠丝弹抖之劲,爆发力强;吴式太极拳是在杨式小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柔化著称,但具有杨式小架灵、快、直、变的特点;武式太极拳源于杨式和赵堡架,姿势紧凑,出手不过脚尖;孙式太极拳,又称开合太极拳,强调“开手”、“合手”,它吸收了太极、形意、八卦三家之长,进退相随,迈步必跟,退步必撤,动作敏捷自然,步法善走莲枝步;赵堡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则是轻、柔、活、中、正、平、圆,轻在于灵、灵在于手、柔在于松、活在于节、中在于势、正在于身、平在于稳、圆在于转。正因为上述六大门派相互各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所以才能流传下来。但建国以后,国家体委公布的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八十八式太极拳,都是按杨式太极拳改编的。四十八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比赛套路也以杨式为基础,又吸收了陈、吴、孙式的某些特点,所以杨式太极拳在国内外流传最为广泛。
那么,杨式太极拳到底有哪些特点?近几年,一些专门介绍杨式太极拳的书籍不少,但介绍练拳好处和拳架动作的多,而介绍杨式太极拳特点的并不多,有的仅是只言片语,过于简单,有的甚至把太极拳的动作要领误认为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关于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在杨式亲族传人杨振铎、杨振基老师的著作中,都有重要论述。笔者的先师、杨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赵斌先生,在《杨式太极拳正宗》一书第四章“太极拳问答一百条”中,也专门讲了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形象地概括了七句话:“柔和缓慢,虚实分明,圆活连贯,速度均匀,上下相随,精神贯注,呼吸自然”。其拳架风格“舒展大方,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杨澄甫的另一位人室弟子崔毅士先生也曾经论述过杨式太极拳的特点:“舒展大方,匀缓柔和,轻灵沉稳,结构严谨,浑厚庄重”。上述特点,有些是各大门派所共有的,而杨式太极拳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些则是杨式太极拳所特有的。赵斌老师在晚年授徒教拳时,又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讲过一些自己的重要观点,我曾经当面聆听过老师在这方面的真切教诲。现结合自己练拳三十年的实践,试图从以下十个方面对杨式太极拳的特点加以说明。
一、立身中正安舒。对于身法,太极拳各门各派都非常重视。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杨澄甫先生就提出“太极拳说十要”主要是身法要求。但“立身中正安舒”这一特点,尤以杨式太极拳最为见长。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练功时身法要正,大部分动作都要使上中下三个穴位(即百会穴、会阴穴、涌泉穴)基本能够保持上下垂直,中正不偏,形成一个重力垂直线,身体不能前俯后仰。二是尾闾要保持中正,从大椎穴到尾闾部位(长强穴)要保持脊椎的放松垂直,形成上下对拉拔长,而且尾闾要像船舵一样指引航向。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做到以上两个方面就能体现立身中正安舒的特点。杨式的这一特点,不少名家都有见教。杨澄
1
甫的高足汪永泉先生形象地把人体喻为一口古钟,钟蒂为颈项,钟顶为肩圈,钟身为腰圈,钟口为胯圈,中心垂直线为钟绳,钟锤系于中心垂直线下端,即所谓铜钟五个点,十分强调立身中正。杨式太极拳名家李迪生先生在自己客厅挂着一幅对联,其上联便是“端正身法脊竖起”,也是强调身法中正安舒。
二、拳架开展大方。杨式太极拳在拳架上的独特风格是开展大方,认为只有开展大方才有助于肢体上下左右的对拉拔长,拳架开展大方要求身体要内外放松,举手投足动作须到位。上下对拉拔长的典型拳势是“白鹤亮翅”,左右对拉拔长的展大方。衡量拳架动作是否到位,是否开展大方是一个重要标准。
三、动作松柔缓慢。这是杨式太极拳的一个最突出特点,也是杨式太极拳之所以名扬海内外的最主要原因。杨禄禅到河南陈家沟向陈长兴学****拳艺数年,后自成一派。杨式太极拳拳架中没有像陈式太极的弹抖、跳跃、震脚等明显的刚猛发力动作,形成了自己大松大柔的独特风格。这是增加功力由松入柔、运柔成刚的独特练法,也是老幼咸宜的强身健体之法。据说杨澄甫教拳授徒,强调最多的也是一个松字。他常说:“松、松、松,我不跟你说,三辈子也学不到。”他看弟子练拳半天可以不说一句话,但一个“松”字有时要说几十次。这种大松大柔,绵里藏针的行拳走架风格,也符合中国道教鼻祖老子柔弱胜于刚强,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
四、行功速度均匀。有的太极门派强调快慢相间,发力刚猛,而杨式太极拳则强调慢、柔,而且特别强调速度要均匀,忌讳动作时快时慢,架子忽高忽低。速度均匀既包括从起势到收势的整个套路,也包括单式动作手脚运行与配合的速度,还包括上一个动作与下一个动作的过渡衔接自然协调。一套八十五式传统套路打下来大约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