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宁波千年望族.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宁波千年望族.doc

上传人:巧姐 2021/12/28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宁波千年望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宁波千年望族
冯家大院

 
宁波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家族性的人才群是其发展史上的一大特色。由于共同的家学渊源和书香***的传统,由于相近的生长环境、先天禀赋与思维方式,浙东相继出现了许多望族,最有代表性的有余姚的虞家,鄞县的史家,宁波的万家。虞家从三国至唐初,虞氏一门正史有传者11人,仕宦而名有40多人;东钱湖的史家在南宋时一门也相继出了三名宰相、76个进士,其中有敢于为岳飞昭雪的政治家、诗人史浩,为此,就有了“一门三宰相,四世两封王”之说;清初万氏万泰的8个儿子,被时人誉为“万氏八龙”,也兴盛一时。
 但这些家族的兴旺最多不会超过几百年,而慈城(慈溪)冯家自汉至今的千余年间,几十代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到清朝乾隆,冯家已出了56个进士,还不包括武进士。同时,冯家财丁两旺,在慈溪的老县城———慈城,有“冯半城”之说。
 “发源之远簪缨之盛,本支之繁”,在冯家族谱上这样记载着。其始祖可以上溯到汉。汉献帝建安年间任朝散大夫的冯冕,因恨董卓作乱,固请去职,得任句章(慈溪慈城)录事参军中尉,而至金川乡。
一传先祖冯叔和在吴越国供职,他的儿子被任命定海(今镇海)的节度使后而至慈城;而慈溪县志记载:冯叔和由婺州迁于慈溪之金川乡(今慈城)。不管慈城冯家从何而来,又怎么来,反正到了元初,因冯家子孙繁衍,按居住地分已有金川、福聚、大街、西桥、柽树、大树六支族。到了明代,家族更为繁盛,本支和旁支的名堂更多,至今已传了近四十代。
千余年来,冯氏后裔从政、治学、经商传家,使慈城(原属慈溪县县城)成了这个姓氏影响最大的聚居地,1921年出版的《中国名人大辞典》收编了200余位冯姓名人,其中慈城(慈溪)冯家有14人。在浙江有“南浔刘家,慈溪冯家”的说法。
(一)
 翻开《慈溪县志》列传卷,从始祖冯叔和开始,历经吴越、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冯氏后裔有76位功名在册,也许明朝是冯家最兴旺的时代,在册人数竟有50人,而时期“全县入志”才450人。
严格地说,南迁后的冯家兴旺是由冯兴宗开始的,作为慈湖先生杨简的学生,他受杨简的影响谨学自持,而且还继承了先生心理学理论,创办了象山书院。于是冯家开始了“以读书求功名”的传家之道,但无论是求得功名与否,冯家人凡事以忠孝为先,以至成为传家之道而印痕于每一个冯氏子孙。
位于太湖路完节坊的冯岳彩绘台门,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在现代人的眼里只是间破屋,当年用白、红、青、绿五彩色漆描绘的图纹已被风雨洗刷得不再亮丽,然而这座黯淡无光的古建筑,却是万历帝钦赐给冯岳的深宅大院。
冯岳,字望之,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进士,先后在山东、河南、南京等地任官。在济南任知府时,他释放犯人1500多人,还以俸禄帮助无钱赎罪的穷人出狱。后因军功,冯岳被升为南京刑部尚书,官至二品顶戴,他是冯氏家族中官职最高的一位。60岁时辞官返乡,皇帝赐宅名曰彩绘台门,完节、淳德两座功德坊。
冯家的人才之众、密度之大,可以从宁波地方史的名著《四明谈助》中看到。《四明谈助》记载:冯季兆为明朝举人,到一穷乡僻壤任教谕,见百姓不知《五经》就口授《毛诗》,培养了一批人才。其子冯若愚考取进士求得功名后,除奸党、减税赋,他的善举深得民意,使那些原被苛捐杂税逼得结寨欲反的农民解刀剑归陇亩,一地治安遂得安宁。
冯若愚膝下有元、元飚、元砄三子,他们是冯家三条龙。元(字留仙),做过工部主事、礼部主事与天津巡抚。在浙东抗清斗争中,他精忠报国,视死如归。黄宗羲评元砄说:“我友天下,未有真诚若留仙者也”元飚数次上疏辅臣误国,而谏言又未能被皇帝采纳,反得罪了人,以至元飚寻乞归甲,而归甲后元飚并不因此身不在朝野而闭嘴,仍旧一次又一次复疏。直谏近十年。正是他的勇于直谏的刚阿不屈的精神,他才深受崇祯帝的器重,以至皇帝老爷都不呼其名而称“冯先生”。为此元、元飚有大小冯君之名。
崇祯十五年(1642年),老三元砄被任为尚书,可又被崇祯皇帝疑而不用。后崇祯帝又派一人由“三千金求一边帅”去试探元砄,结果被斥责一番。皇帝才相信,赞道:真是卿家三相公,真卿弟也。
冯氏子孙就是这样忠诚于皇帝,忠诚于国家。当时满清游兵常要骚扰明朝边陲,当北方有的地区被清兵霸占以后,元三兄弟相继南下,誓死保明朝江山。但明朝的疆土一一沦陷,元元飚兄弟俩郁闷而卒。老三元砄告慰两兄之灵之后,献出全部家产作军饷,参与浙东抗清斗争。不料,壮志未酬身先死,令人思之扼腕。冯氏历代都有英杰,最悲壮的应数冯京第。
冯京第,字跻仲、号簟溪。青年时曾与父辈元元飚等人结成文昌社,后南京、杭州等地落入清军之后,他又参加了浙东抗清义军,唐王时任监军御史。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