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诗香词韵润校园.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香词韵润校园.doc

上传人:yunde112 2014/9/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香词韵润校园.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香词韵润校园
——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诗意校园建设纪实
文/张根富
“七二雄峰映朝霞,
如云游客赏春花。
风袅袅,
鹊喳喳,
一轮红日照千家。”
这不是某个作家的作品,而是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学生写的一首词。武当山特区溜西门小学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列入课时计划,让师生在吟诵诗词美文的同时弘扬和继承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开这先河的就是该校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他率先在十堰市把中华诗词引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诗兴,让课堂有诗意,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中华诗词浸润学生的心田,启迪学生的心智,陶冶学生的情操。该校承传统文化之流脉,开课程改革之先声,一直在努力营造充满诗意的校园文化,并以此为主线,创建特色品牌学校,走成一条特色教育成功之路。
一、建构课程,品味诗意
用诗词开启智慧,让智慧点亮人生。“诗教”不仅是诗词教育,它的内涵也包括活泼和谐的诗意教学情景的营造:学校进行了
“诗词进课堂”教研课题研究,并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成立了诗词校本教材编委会,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主编,诗词校本教材《小学生诗词联入门》编印成册,供教学使用。
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学校三至五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由诗词专职教师吴文生主讲,诵读诗词经典,进行诗词创作。诗词专职老师吴文生除了教学生诗词写作技巧外,还会教学生相关的中华礼仪、以及历史中的诗词、对联典故。“我很喜欢诗词课,大家在一起写诗词,既能开动脑筋,也能增进友谊。”该校五年级的张静雯说。
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要想让学生步入诗的殿堂,多读多背无疑是一条十分有效的捷径。溜西门小学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大量背诵千百年来广为传颂的名篇佳作,并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现在有的学生已会背诵八九十首古诗词,有的已背诵了一百好几十首。学校经常进行诗词背诵大赛,以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学校还要求学生背《三字经》,背《新四声对韵》;不仅背课文中的古诗词,还要求背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不断增加其储存和积累,并且还专门编写了校本教材《诗词联入门》供教学使用,为诗词创作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提高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仅仅依靠读、背、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多写才行。溜西门小学在三至五年级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诗词课,堂堂练习,从不间断。
学生尝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仿写。不讲平仄,放宽韵律,只要能围绕一个事物,押大致的韵即可。如“一只小铅笔,真是了不起。牺牲它自己,为我学知识。”(许琴《铅笔》)同时,学生的思路还未完全打开,加上资料极为有限,往往写了上句没有下句,怎么办呢?老师可引导学生尝试改写:即把所学的课文改写成诗歌。开始,老师不妨举例引路,然后再把自己的思路与材料的取舍作一说明。这样就为学生的改写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借鉴。随着知识积累的增多与技巧的日臻成熟,学生自然就会写出较为满意的作品来。第二个阶段为创作阶段。学生们有了仿写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撇开课本,跳出老师思维的窠臼,从生活中去找素材,进行自由创作了。那么在创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写什么呢?诗是情感的产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但为了便于指导,在创作过程中,可采用命题和不命题形式进行。命题诗歌多半是季节物候、节日庆典、学习生活等内容,如《春之歌》《致妈妈》《庆六一》《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