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唐都学刊第 14 卷 1998 年第 3 期( 总第 57 期)
试论战国时期纵横家的历史作用
裴蓓
提要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们所起到的积极的社会作用与消极
的历史影响, 并揭示了纵横家们至西汉武帝时消亡的历史原因。
关键词战国时期纵横家社会作用历史评价
在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曾出现过“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对当时及后世产生过重大影
响的当推“十家”, 即儒、墨、道、法、名、阴阳、农、杂、小说、纵横等“十家”。十家又可分为两类: 其
一, 其思想主要探索纷繁复杂世界背后所隐藏的某种永恒不变的规律, 他们对现实世界不感兴
趣, 沉浸于建立长治久安的千年帝国, 即寻找一条既维护上下尊卑秩序但又不扼杀人性基本生
存条件的治国之道。他们是精神的贵族, 然而在现实行动中却处处碰壁。这类学派如儒、墨、道、
名、阴阳、杂等。另一类, 他们非常注重社会实践, 对待世界的态度是主动的, 忽视对深奥理论的
探研, 以行动实现自身的价值与追求, 纵横家是第二类中的典型。
纵横家注重研究现实社会与天下形势, 特别讲求“致用”之学。他们自由地奔走, 为统治者
提供充分选择人才的机会, 使各国都形成了“人才群”与“智囊团”。一批精英人才聚集智慧, 可
得出最接近真理, 最符合实际的方案。有时纵横家直接掌握国家权力, 对内参预军国大计, 对外
联盟他国, 策划邦交, 操纵着天下的形势, 被称为“倾危之士”。时人称赞他们说: “张仪、公孙衍
岂不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则天下熄。”
“且夫苏秦, 特穷苍掘门桑户卷枢之士耳, 伏轼
尊衔, 横历天下, 廷说诸侯之王, 杜左右之口, 天下莫能抗。”
战国是“布衣驰鹜之时, 而游说之
秋, ”
纵横家承担了转危为安, 运亡图存的义务, 对内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支持新兴势力,
提倡开明政治, 主张安国保民; 对外他们奔走各国, 扶弱抗暴, 纵横捭阖, 影响各国的内政邦交,
对社会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
( 一) 积极参与政治革新, 巩固新兴政权。新兴势力为了巩固政权以适应争霸的需要, 急需
有真才实学之士帮助自己。纵横家大都“无恒产”, 来自社会下层, 接近现实生活, 体察民情, 知
道国家富强的症结何在, 所以他们都积极参加各国的变法革新运动, 支持进步激进势力, 主张
安国保民。惠施曾劝魏惠王说:
大者可以王, 其次可以霸也, 今可以王齐王而寿黔首之命, 免民之死, 是以石代爱
子头也, 何为不为?
陈轸多次劝说楚王要施行开明政治, 尊敬贤才, 爱护百姓。楼缓在赵时, 积极支持赵武灵王
发起“胡服骑射”的进步革新。苏秦也多次劝燕昭王要励精图治, 广招贤士, 体恤百性。当时社
《孟子·滕文公下》。
《战国策·秦策一》。
《史记·李斯列传》。
《吕氏春秋·爱类》。
·70·
会的潮流是以新代旧, 纵横家适应了这一潮流, 以全新的观念努力激扬之。
( 二) 移风易俗, 建立新的道德观念。由于血缘宗法制度的破坏, 统治者开始不拘一格选拔
人才。纵横家来自社会下层, 一无所有, 不大患得患失, 一旦得到君王的信任, 往往能公而忘私,
尽心效力, 从而改变了官吏的素质, 提高了办事效率, 也创造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