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少年闰土》教材解读.doc

格式:doc   大小:4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少年闰土》教材解读.doc

上传人:xgs758698 2016/8/8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少年闰土》教材解读.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少年闰土》教材解读“深蓝的天空中……”(配乐朗读这一段)这便是《少年闰土》最精彩的一段。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闰土》教材解读。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安排了精读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略读课文《一面》、《有的人》。四篇文章中第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少年闰土》。 1、关于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1881 年9月25日- 1936 年10月19日) ,字豫才。原名樟寿,字豫山、豫亭。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浙江绍兴人,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 1918 年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18 年到 1926 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 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 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故乡》写于 1921 年1 月,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它所描写的是从辛亥革命时代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之前的农村情况。辛亥革命以后,地主阶级、北洋军阀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压迫和苛捐杂税更重了,农民生活日益穷困。《故乡》的素材,是鲁迅 191 9 年从北京回故乡的见闻,它深刻地概括了 1921 年前三十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1919 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与同族十多户人家共同卖掉新台门故宅,带着母亲、三弟及家属来到北京。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已是满脸皱纹, 形容憔悴,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 塑造了闰土这个深刻隽永的人物形象。小说中通过“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农民闰土这样一个典型人物,反映了农民被剥削的真实情景和当时农村急剧破产的情况。作品中,回忆了闰土少年时的形象:活泼、聪明、勇敢、天真,突出了“我”和他的友谊。然而“我”三十年后回到故乡时,闰土变得像个“木偶人”,见了“我”不像以往那样亲热了,反而恭敬地称“我”为“老爷”。说到生活景况时,他只是摇头。饥荒、苛税、兵匪、官绅使他只觉得苦楚难言。作者就这样刻画了一个被重重剥削欺压的农民形象, 从闰土的少年到中年的对比中,表达了对被剥削欺压的农民阶级的无限同情,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极大愤怒。但是要注意的是,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里面“我”的思想感情真实地反映了鲁迅的思想感情,但这是文学作品,经过虚构、想象,所以不能说“我”就是鲁迅。课文是小说中的一段插叙,题目《少年闰土》是编者加的,节选出来的章节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