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PPP的正确打开方式
专访广州基金总经理林旭初:PPP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经过两年的政策酝酿和多方探讨后,社会资本合作(PPP)操作模式开始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推动重大基建项目的首选。 2016年以来,PPP项目需求不断增长,根据全台统计,截至6月末, 入库项目总数为9285个,,%%。 作为广州市一级的地方投融资平台,广州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基金”)早在2014年就借鉴PPP理念成立了广州市城发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城发基金”),以财政手段和金融手段相配合,引入大额稳定社会资金投资城市发展建设和政策性业务。在不增加政府债务的前提下,目前城发基金引入险资,成立了两只百亿级城市发展子基金。9月7日,记者采访广州基金总经理、城发基金董事长林旭初时,他表示,在目前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基础设施成为最好的投资标的之一,社会资金跃跃欲试,但却缺乏路径支持。城发基金所做的就是搭建路径和平台,实现引流。1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杠杆高企背景下的PPP热?林旭初:PPP的核心思想是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到基建项目中去。首先我们要发展,过去的发展更多是依靠财政出资以及地方负债的方式,而如今,各地的负债率比较高。从国家层面来说,从2013年开始就逐渐关注地方负债的问题,PPP应该是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催生的。2记者:我看到城发基金的资金来源也是“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这是否是PPP?林旭初:是的,我们管理的两只最大的基金,一个是和中国人寿合作,一个是和新华保险合作,我们的城发基金是在PPP概念提出之前落地的,实际上,PPP是英语翻译过来是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即公私合伙的意思,简单来说是由政府的资金与社会的资金通过合伙的形式或者合伙制的形式来共同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或者是政府项目。我认为,城发基金本身就是一个PPP:30%是政府资金,70%是保险资金,保险资金来自于保费,所以这是社会资本。3记者:那么,以PPP模式助力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这其中蕴藏了那些时代机遇?林旭初:我认为PPP是一个路径问题,其实,在当前的环境下基础设施项目本身是一个非常值得投资的领域。过去在全球经济,包括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投资者的投资预期是相当高的,如今属于新常态,大家对投资的回报率预期要进行调整。4记者:一般来说,基础设施的回报率有多高?林旭初:基础设施的数量巨大,目前已经成熟的、已经建成的、已经在运营的、已经形成现金流的基础设施项目99%都做了直接或者间接的债务性融资,直接的债务性融资比如高速路收费权的资产证券化,间接的如交通投资公司,交投本身拥有很多基础设施项目,交投通过自身发债。5记者:什么样的资金能够进入到基础设施项目中?林旭初:从概念上讲,除了财政资金以外,还有几类资金在考虑之中。首先就是保险资金,保险资金的优点在于久期长,回报率要求相对低,但是它受到的监管比较严格,自身不能那么灵活地去使用,另外,尽管保险资金久期长,但最长可能不超过15年,而基础设施项目的回收周期可能是25年、30年。除了保险资金外,就是银行的债项资金。相对来说,银行资金成本相对低一些,但它有两个问题,债项资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