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唐诗宋词教师案.doc

格式:doc   大小:22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唐诗宋词教师案.doc

上传人:379266576 2022/1/8 文件大小:2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唐诗宋词教师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唐诗宋词教师案
第 3 课 杜甫 诗 五 首 [学****目标] 1、理解分析^p 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和其忧国忧民的意识;
2、学****抓住“诗眼”,赏析古代诗歌。
☆预****案☆(约 分钟) 依据课前预****案 通读教材 ,进行 知识梳理 ,完成 预****自测
题目,并将预****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后面“ 我的 疑惑 ”处。
[ 预****思考 ] 1、作者简介 ※ 杜甫,字_______,自号_________。由于诗歌表现出来的现实精神,其诗被称作“______” 最著名的是反映战争痛苦的《 ________________
》;杜甫其人被誉为“________”。
与李白合称“________”。
※其诗风格_____________。
※所谓“沉郁”,主要表现为意境开阔壮大、感情深沉苍凉; 所谓“顿挫”,主要表现为语言和韵律屈折有力,而不是平滑流利或任情奔放。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对杜甫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子美 少陵野老 诗史 三吏三别 诗圣 李杜 沉郁顿挫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 预****自测 ] 2 认 真读诗,完成下表。
背景 诗眼或关键句 主旨 月夜 此 诗 作 于 唐 玄 宗 天 宝 十 五 载( (756 )。当年六月,安史叛军攻入潼关,接着进入长安,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在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准备赶至灵武为平叛效力,但不幸被叛军所俘,掳往长安。因杜甫原无官职,便未受囚禁。一个月夜,诗人望月生情,写下这首诗。

哀江头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 )秋天,杜甫离开鄜州去投奔刚即位的唐肃宗,被安史叛军抓获,带到沦陷了的长安。第二年春天,诗人沿长安城东南的曲江行走,触景伤情, 感慨万千,《哀江头》就记录了当时的心情。
背景 诗眼或关键句 主旨 蜀相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又呈吴郎 大历二年(767 ),即杜甫流离到四川夔府的第二年,他住在瀼西的一所草堂里。草堂前有几棵枣树,西邻的一个寡妇常来打枣,杜甫从不干涉。后来,杜甫将草堂转给一位姓吴的亲戚(即诗中吴郎),自己搬到离草堂十几里路远的东屯去。不料吴姓亲戚一来就在草堂 插上篱笆,不允许别人打枣。寡妇向杜甫诉苦,杜甫于是写此诗去劝告吴郎 登岳阳楼 大历三年(768 )冬,杜甫从公安(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 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 诗人处境艰难, 凄苦不堪, 年老体衰, 贫病交加, 再加上北归无望 望, 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 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诗眼:诗眼是一首诗歌中内容的凝聚点,常常是诗中精炼传神的词语,发现了它就等于抓住了中心思想。) :
参考答案:
《月夜》:诗眼是“ 独看 双照 ”;关键句:“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 主旨:
通过写诗人陷于长安时对家人的思念,表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