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小议思想品德是一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旨在培养中学生政治素养、高尚情操,力达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它不仅仅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生硬课本,更是一门学生“修身习性”、思想与现实相碰撞的学科。中学生学习、学好思想品德有助于他们在人生成长路上以积极心态迎接新起点、新挑战; 关爱集体、社会,过有尊严、负责任且健康有意义的生活; 更加理性地处理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解决自身的思想问题,进而充分发挥自己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组织和帮助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讨思想品德课程,那就是去体验、理解、感悟生活, 让青春在自尊、自信、自立、自强中充满活力, 这是我国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思想品德教育的功效在于长效性, 切勿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因此, 我们应高度重视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深入持久地开展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等活动, 让思想品德教育突出超前性、注重实践性, 防患于未然,关注且才能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一、积极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思想品德是一门集知识性、社会性和现实性很强的课程; 中学生学习它, 不单单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问题, 而更重要的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为此, 中学生要想学好思想品德课程,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观。首先,同学们就要有一个端正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的好坏, 先决于一个人的学习态度。良好的积极学习态度是同学们对学习的内在精神要求, 是一种积极向上状态的体现, 是一种有效学习的内驱力, 能使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有想学、愿学的冲动, 从而让自己真正成为学习思想品德的主人。正是这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 增加了同学们对知识渴望, 激发了求知欲, 进而从感情上才能把思想品德课程真正当成一门科学而严肃的学科来认真对待。其次,积极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们一种无形的偏爱的精神活动或者说心理倾向,它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关心、喜好, 从而积极参与获得这方面知识的活动,力求得到愉悦感和心灵上的满足。在思想品德教育中, 如果我们教师在生活点滴中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科兴趣,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肯钻研, 乐探究, 喜交流, 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了。第三, 领会学习讲成效,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有解题能力训练的检测, 树立正确的检测观念。其一,教师要教育学生勇于面对学习中的检测,做到不慌、不弃, 不骄不躁; 重视它, 又要邈视它, 要有一颗平常心。其二,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与技巧, 就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解题能力训练中去。二、教师要有积极、正确的思想品德教育观思想品德是一门立足于素质教育,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课程,它的教育理念是“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形成积极、正确的教育观: 构建充满生机的有效课堂, 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 在体验中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