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2
鲁迅的野草人生
——从《野草》看鲁迅的自我观照与精神追求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将遭到践踏,将遭删刈,直至死亡而腐朽。”这野草,虽是个渺小而坚强的存在,但是它遭受苦难不屈服,反而从苦难中汲取生存养分而更加茁壮。鲁迅也如这野草一般,而他此时所做的《野草》就像是一面镜子,使他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完成对人生精神的更高追求。
鲁迅自己说过:“……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更多的是在更无情的解剖我自己。”这里,鲁迅就表明了他的自我反省,这在他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也有体现:“我未必有意无意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可以看出,鲁迅一直以来都在进行着这种自我审视,对自己进行无情的剖析。为什么他要这么做呢?我的看法是鲁迅作为精神思想属于精英层面的知识分子,他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崇高境界,追求思想与情感的自由,追求一种区别于庸众的独立品性,所以他要不断的反省认识自己的劣根性,改造它们而不断地达到自己的追求。《野草 墓碣文》把他的自省与审视表现得淋漓尽致,集中体现了他的这种思想态度。
《墓碣文》通过一个梦境,描写了墓中人黑暗与虚无的思想并想要从这种阴暗思想摆脱出来却不能的焦灼与痛苦,而最终选择逃离。从这篇指向鲁迅自己的散文中我们不难感觉出鲁迅当时心中的痛苦与郁闷,不安与焦躁。
“那墓碣似是沙石所制,剥落很多,又有苔藓”在给人以凄凉阴冷之感外,更深层次上让我们看到了鲁迅面对自己灵魂的墓碣,看到了自己内心深处被阴暗与绝望所笼罩,精神颓败的内心了无生气,死去一样。此番与灵魂的面对面使鲁迅更多更深刻的看到了自己的阴暗面。墓碣上残留着这样的文字:“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到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当别人欢歌快乐时他只感寒凉,明明在天上却看见深渊,看不到希望甚至在绝望中才感到被救赎。这是多么消极灰暗的思想啊!鲁迅对自己的这种思想进行了尖锐无情的揭露剖析,既痛苦又失落。那么造成他这种心理情绪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写作此篇时,鲁迅正经受着病痛的折磨,而且这个时期“五四思潮”的影响处于低潮乃至退潮期,他的精神处于极度苦闷的状态。于是鲁迅不再像早期那样将利刃直指旧社会,进行尖锐无情的抨击,而是从激烈的战斗中抽身,转而揭露人性的弱点,对自身进行反省与审视。面对肉体随时可能逝去的
2
现实,他对自己的剖析也越来越深入,对自身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
梦中我看到墓碣后的孤坟,“上无草木,且已颓坏”。在墓碣阴面我看到的了更多的文字:“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颓败知?……答我。否则,离开!”当看到自己的阴暗面时,我疑惧惶恐,意欲离开,而墓中的死尸坐起来,口唇不动,却说“带我成尘时,你将看见我微笑。”颓败的孤坟是否象征了鲁迅在精神上灵魂上的孤独与颓败呢?抉心自食是否是他对自己的探索与质疑呢?成尘了才能看到微笑是否象征了只有等一切都毁灭时才得到救赎解放的虚无与绝望呢?我认为是的,孤独、绝望、虚无,这一切都象征了鲁迅看到的他精神上的颓败。早期进行了那么激烈的战斗,他确仍未看到的革命希望,革命力量仍未觉醒,革命的发展方向仍然迷茫,于是他内心失望、焦躁、迷茫,这些消极的精神思想在他全身流窜。鲁迅在这表现低迷消沉的心理情绪是有一定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