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追寻生命价值的历史图景.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追寻生命价值的历史图景.doc

上传人:sbuufeh058 2016/8/10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追寻生命价值的历史图景.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追寻生命价值的历史图景摘要:关注生命、理解生命、探索生命意义,在中西方文化和哲学都是其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关注和肯定了人的生命意识和精神力量。中西方思想家们对生命以及生命教育的研究视角各有不同, 西方思想家们多是基于人生命的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对立统一, 从中去研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而中国古代思想家则更加强调人的道德、精神、灵魂方面的人格陶冶与升华。关键词:生命;文化;西方哲学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 ( 2015 ) 01-0058-02 对生命价值的理论追寻与实践探索, 在中西方同时发轫。中国从生的维度、西方从死的维度切入, 对生命价值进行了千古不懈的叩问。这种对生命价值的追寻方式虽各异其趣,但其实殊途同归。一、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对生命价值的求索儒、道、佛思想是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它们实质上都是人生哲学, 其主要思想内容也都是如何理解生命与安顿生命。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入世”的生命哲学。儒家不大谈论生死, 他们立足现世, 慨然以天下为已任,“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认为要竭尽全力地在社会上、天地间担任起仁民爱物的使命, 这就是人生的职责; 他们以“内圣外王”为理想高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怕任重道远而百折不挠、奋发进取;他们无暇考虑死的问题,在他们看来, 活着要努力工作, 尽职尽责, 死才是最后的休息, 正可谓“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他们以“太上立德, 其次立功, 再次立言”的方式, 竭力实现生命的不朽价值。这种生命观既积极活泼, 又深沉厚重, 对中国人的观念和性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历史上培育出了许多为了民族大业而置生死于不顾的仁人志士。文天祥的绝笔“孔曰成仁, 孟云取义, 惟其义尽, 所以仁至。读圣贤书, 所学何事?而今而后, 庶几无愧”就是绝佳的例证。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隐世”的生命哲学。道家的生命思想集中体现于其经典文献中,除了《老子》、《庄子》之外,还有《管子》中的《心术》上、《心术》下、《白心》、《内业》等诸篇, 汉初的《淮南子》、晋人的《列子》以及 1973 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经法》、《道原》、《称》、《十六经》等。道家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与儒家的观念是截然相反的, 道家注重“自然”, 儒家讲究“仁义”;道家主张“无为”,儒家主张“有为”;道家讲“无心顺有, 自在逍遥”, 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道家讲“养生、贵身、尽年”, 儒家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等等。它们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互补的格局。道家重生, 主张珍惜生命。比之名誉、利益、权力等,他们认为生命更真实、更可贵和更有价值。道家的重生, 就是认为生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当进行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时,应把生命放在最优先的地位。生命是人之根本, 要保护生命, 要做到“不以天下害其生,不以天下易其生”。与此同时,还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不可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去获得某种利益。道家把人的本性视为自由。他们认为, 人不应该受到生老病死、贫富贵贱、功名利禄等的束缚和限制, 人应该自由地活着, 应该消除对它们的牵挂和执著, 以一种超越的心态去看待万事万物,让自己的精神与大道合一。佛家思想的核心是“出世”的生命哲学。佛教在传入中国后, 吸收了儒家和道家生命文化, 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佛教的“中